灵道县
①即灵关道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沫水》:“东南过旄牛县北,又东至越嶲灵道县。”郦注:“灵道县一名灵关道,汉制夷狄曰道。县有铜山,又有利慈渚。”
②西魏改仇池县置,属顺政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。隋大业初省入顺政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改仇池县置,治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。属顺政郡。隋开皇初属兴州,大业初废入顺政县。
①即灵关道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沫水》:“东南过旄牛县北,又东至越嶲灵道县。”郦注:“灵道县一名灵关道,汉制夷狄曰道。县有铜山,又有利慈渚。”
②西魏改仇池县置,属顺政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。隋大业初省入顺政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改仇池县置,治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。属顺政郡。隋开皇初属兴州,大业初废入顺政县。
在今山东昌邑市南六十二里。岞然高耸,金人置砦于此。《宋史·张邵传》: 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张邵使金,至潍州,与金将挞览抗礼。金人“执邵送密州,囚于祚山砦”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 卷222 《张公行实
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灵台县: 望儿原 “在废良原县东三十里”。
又作版桥浦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附近。南朝齐谢朓有 《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》 诗。《寰宇记》 卷90江宁县: “板桥浦在县南五十里,周回四十里,源出观山,三十七里注大江。”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。
①亦名涂山、黄山。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七里长江南岸。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 1: 真武山“山势极高,云岩泉涧,鸟道曲盘,绝顶雄视两江,城如浮叶。澄鉴亭侧有万历二十三年铁柱。山左有真武庙。为郡城第一屏障,即
①即瞿唐关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69 奉节县引 “王氏” 曰:“古之江关即今之瞿唐关,又谓之铁锁关,大都以守峡口之险。” 因以铁索断江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祐元年 (904)
又名渠水。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武冈州: 都梁水 “源出都梁山,东北流,有夫夷水流合焉,经州北入邵阳县界,合于澬水”。
东晋十六国之一。东晋隆安元年(397)匈奴贵族沮渠蒙逊起兵背后凉,推段业为凉王,据张掖(今甘肃张掖市)。公元401年蒙逊杀业, 自称张掖公,史称北凉。后迁都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,并吞西凉。有今甘肃西部
即移里闵河。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伊勒们河“在(吉林)城西一百四十五里。源出库勒讷窝集。……北流出边,会伊敦河入混同江”。
①又名方壶。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威、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。”或以为即今韩国南济州岛。②即今观音山。在云南鹤庆县南部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鹤
即阳台山。在今湖北汉川县南一里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天和三年(568),宽为沔州刺史,“请移城于羊蹄山,权以避水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阳台山“俗讹曰羊蹄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阳台山。在今湖北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