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谷寺

灵谷寺

又称大灵谷寺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中山陵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:灵谷寺“在外城内,钟山之阳。《金陵记》:蒋山寺旧在山南,本名道林寺,梁曰开善寺,宋曰太平兴国寺,后为蒋山寺。明因孝陵奠焉,乃移于东麓,赐名灵谷寺”。清咸丰间遭兵火,仅存砖石结构无梁殿。同治间重建。现辟为灵谷寺公园。


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东麓,中山陵东。原址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,名开善寺,南朝梁天监十三年(514年)梁武帝葬宝志僧于此,开善精舍,造志公塔。唐代称宝公院,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太平兴国禅寺,明初称蒋山寺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旋以营建明孝陵迁今址,并改名灵谷寺。原规模宏大,清初和太平天囯时期曾遭战火严重破坏。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无量殿,内外无一梁柱,又称无梁殿;高约22米,长50余米,宽30余米,为全国现存最大的无梁殿。1928年在殿后修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塔(即灵谷塔,高66米)。已辟为公园,为南京近郊风景区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桑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西礵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西礵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
  • 文昌山

   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老城镇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文昌山“在县治(今老城镇)东城内。旧名高寨冈。乱时居民常于此避寇”。

  • 流南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阳春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三十五里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南流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春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,属新宁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

  • 平凉城

    十六国前秦置,为平凉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平凉市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四年(389),前秦主苻登“进攻(姚)苌将吴忠、唐匡于平凉,克之,以尚书苻硕原为前禁将军、灭羌校尉,戍平凉”。即此。北周升为

  • 韩陵山

    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北十七里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八年 (423) 三月,“帝田于邺南韩陵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55安阳县: “刘公斡诗云: ‘朝发白马,暮宿韩陵。’ 东魏丞相高欢破尒朱兆兄弟于此山下,

  • 天渡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西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元兴元年(402),后秦姚为北魏军包围于柴壁,“秦王兴将兵四万七千救之,将据天渡运粮以餽平”。胡注:“柴壁在汾东,天渡盖汾津之名,在汾水西岸。”在今山西省

  • 师家山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九十里小河乡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《志》云:(小河)所北二十里师家山。一名文山。宋时师、文二大姓居之。山麓有文山关,又有师家铺,则界于龙州也。”

  • 隆虑县

    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封周灶为隆虑侯。景帝中元元年 (前149) 改为县,属河内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 “隆虑山在北。” 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县因山以取名。”

  • 春秋戎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十一年(前649),“扬、拒、泉、皋、伊、雒之戎同伐京师,入王城,焚东门”。杜注:“扬、拒、泉、皋皆戎邑,及诸杂戎居伊水、雒水之间者。”

  • 广阿县

    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。东汉废。北魏太和十三年(489)复置,为南巨鹿郡治,后改为南赵郡治。隋仁寿元年(601)改名象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