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岩寺

灵岩寺

①原在山西大同云冈,后仿造于河南洛阳市南龙门石窟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 载:“景明初,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,于洛阳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。”《洛阳伽蓝记》卷5载:“京南关口有石窟寺、灵岩寺。”《魏书·出帝纪》 亦载:永熙二年(533)正月,“己亥,车驾幸嵩高石窟灵岩寺”。疑即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。

②一名秀峰寺。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上。《吴地记》:“晋太尉陆玩舍宅置寺。”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32:“显亲崇报禅院在灵岩山顶,旧名秀峰寺,吴馆娃宫也。梁天监中始置寺,……今为韩蕲王功德寺,寺改今名。”

③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方山之阳,泰山西北麓。北魏正光中法空禅师始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引唐李吉甫《十道图》,以此寺与南京栖霞寺、天台国清寺、江陵玉泉寺为“四绝”。寺内有唐李邕撰书《灵岩寺颂碑》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5谓“寺乃佛图澄卓锡之地,有立鹤泉、佛日岩、辟支塔。自山麓至寺门十余里,古松参天,亦谓之十里松,历代碑志具存”。清聂��《泰山道里记》引元八达氏题识曰:“岩前松桧时时绿。东晋京兆竺僧朗事佛图澄,硕学渊通,初止于琨瑞山降锡焉,尝往来于此说法,猛兽归伏,乱石点头,灵岩所由名也。”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④在今陕西略阳县南七里嘉陵江畔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》:灵岩寺“在略阳县南七里。唐建”。


(1)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方山下、泰山西北麓灵岩峪中。《泰山道里记》:东晋京兆竺僧朗尝往来于此说法,“猛兽归伏,乱石点头”,故称灵岩。创建于前秦永兴年间,兴于北魏,盛于唐宋,与南京栖霞寺、天台国清寺、江陵玉泉寺同称中国四大丛林。最盛时殿阁40余处,禅房500多间,僧侣500余人。主体建筑千佛殿(始建于唐),现存殿宇为明代建筑,其前檐下柱础仍为唐宋遗物,殿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,高1~1.2米,其中27尊塑于北宋宣和六年(1124年),另17尊为明代增塑,艺术价值很高,被誉为“海内第一名塑”。殿西有墓塔林,还有辟支塔、御书阁等重要古建筑及唐李北海灵岩寺碑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区北灵岩山七星岩下。这里层峦叠嶂,泉水淙淙,松竹茂密,为著名避暑胜地。寺始建于隋,名光化寺。唐高僧道因住持于此。唐开元年间,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重建,并建千佛塔。清同治年间在寺后发现两个藏经洞,藏有唐代石刻《大般若经》、《佛说灌顶经》、《波罗蜜多心经》等20余种,经版近千块,出土时部分已破碎。现存罗汉殿、天王殿、接引殿等均系清代建筑,面积达 2145 平方米。寺内还有千手观音、黑风洞、灵窦泉、棋盘石、喜雨坊等古迹。

灵岩寺墓塔林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县

    东汉兴平二年(195)分乌程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。三国吴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兴平二年(195年)析乌程县置,约治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。属吴郡。三国时废。

  • 新夷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平夷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十五里。元熙中改属新会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) 废入义宁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。

  • 梨园

    ①即今陕西淳化县城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 卷20引王褒 《云阳宫记》: “车箱坂下有黎园一顷,汉武筑之。” 大一顷。树数百株,青翠繁密,望之如车盖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宁二年 (895),“ (李) 克用

  • 麻江宗

    即今西藏尼木县北麻江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麻江宗。1960年并入尼木县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尼木县麻江城。1960年与孟嘎宗合并,改置尼木县。

  • 拉布库克住牧喇嘛

    即拉布土司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南拉布乡。

  • 琉璃陂

    在今河北邢台县南三十余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龙纪元年 (889),李克用攻孟方立,“拔磁、洺二州。方立遣大将马溉、袁奉韬将兵数万拒之,战于琉璃陂,方立兵大败,二将皆为所擒,克用乘胜进攻邢州”。即此。在

  • 安始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、武宣、象州、贵港、来宾等市县境。南朝宋以后废。

  • 苴国

    春秋战国时国。今四川广元市西南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 秦惠王时,“苴蜀相攻击,各来告急于秦”。

  • 王谦寺镇

    即今河北景县西南二十八里王谦寺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景州图:西南有王谦寺。在河北省景县西部。面积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谦寺,人口920。相传,此地有晋代王谦建造的寺院,故

  • 龙格

   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。《晋书·桓谦传》:东晋义熙四年(408),谯纵请桓谦于后秦,相助共击刘裕,“谦至蜀,欲虚怀引士,纵疑之,乃置谦于龙格,使人守之”。即此。即“龙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