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门山
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五十里。《新唐书·陆羽传》:天宝中“庐火门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景陵县:天门山“亦名火门山。相传光武行兵,举火夜度处也。俗忌火故曰天门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火门山“去天门山里许, 差小, 两两相对。……按天门、火门本二山。《旧志》作为一山,误。今改正”。
在湖北省天门市西北,邻京山县境。据《天门县志》载:“火门山去天门山里许,世传汉光武兵夜度举火,因名。”由石灰岩组成,海拔150米,山下火门口海拔75米。山上多植杉、松树。唐陆羽负书从邹夫子墅,即此。
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五十里。《新唐书·陆羽传》:天宝中“庐火门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景陵县:天门山“亦名火门山。相传光武行兵,举火夜度处也。俗忌火故曰天门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火门山“去天门山里许, 差小, 两两相对。……按天门、火门本二山。《旧志》作为一山,误。今改正”。
在湖北省天门市西北,邻京山县境。据《天门县志》载:“火门山去天门山里许,世传汉光武兵夜度举火,因名。”由石灰岩组成,海拔150米,山下火门口海拔75米。山上多植杉、松树。唐陆羽负书从邹夫子墅,即此。
在今广西平乐县南桂江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大瑶冲“在府江西岸。西至荔浦县四十里,为分界处也。瑶僮多出没于此,因名。今设兵戍守”。
元置,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大石。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二十里井家庄乡柳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延庆州引 《边防考》: “柳沟城创自隆庆初,周三百十八丈有奇。万历二十四年复增此关。” 明于此设兵驻守,为延庆东北沿边一带防御处。
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百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保山县:沙木河“自顺宁府流入,合铅山涧水,汇流三十里入澜沧江”。
在今安徽亳州市东。清咸丰、同治间,曾为捻军据点。
1912年改通州置,属江苏苏常道。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9年由南通县城关区及近郊设南通市,南通县迁治金沙镇。1993年改设通州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通州改置,治今江苏省南通
唐武德元年(618)改介休郡置,治所在介休县(今山西介休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、平遥县境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(1)北周以南朔州改置,治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、汾西、介休、
1940年析祁连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三角城 (今青海海晏县)。1943年改为海晏县。1940年由都兰县析置,治三角城(今青海海晏县驻地)。1943年升为海晏县。
一名岳庙镇。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十五里岳村镇。清嘉庆 《密县志》 卷6 《市集》: 有 “岳村集”。
北宋置,属伏虞县。即今四川仪陇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立山镇。在四川省仪陇县东端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立山,人口 2310。因立山寨得名。1949年为立山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