漷州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漷阴县置,属大都路。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河西务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武清、香河二县地。至正年间还漷阴县旧治 (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)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 降为县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漷阴县置,治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河西务。属大都路。至正中徙治今北京市通州区西南漷县镇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香河、大厂两县,天津市武清区及北京市通州区西部地。元末,山东毛贵领导的起义曾败元兵于此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降为漷县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漷阴县置,属大都路。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河西务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武清、香河二县地。至正年间还漷阴县旧治 (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)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 降为县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漷阴县置,治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河西务。属大都路。至正中徙治今北京市通州区西南漷县镇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香河、大厂两县,天津市武清区及北京市通州区西部地。元末,山东毛贵领导的起义曾败元兵于此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降为漷县。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蕨溪镇北宣化坝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1942站赤: 叙州等处蛮夷宣抚司所辖水站有宣化站。
①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。黄河至此折而东流,故名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晋惠公十五年 (前636),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,涉自河曲”; 《春秋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
即今江苏涟水县东北官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 元符元年 (1098),“工部言: ‘淮南开河所开修楚州支家河,导涟水与淮通’。赐名通涟河”。
又作温托欢。清康熙二十五年 (1686)置,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北大兴乡境内; 一说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二站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布克依站 “在齐齐哈尔城内。又南五十里至特穆德赫站,又七十里至温托
金改玄德县置,为庆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古城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以玄德县改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西岸白塔子。为庆州治。元废。
即玉局观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同光元年(923),“(前)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。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”。胡三省注:“玉局化在成都。”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前蜀设道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七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竹薄沙“即南沙尽处。外为大洋,内为内海,其西南与松江高家嘴相对,为内海之南门。……《海防考》:竹薄沙为吴淞之屏蔽,外为羊山,为陈钱,皆倭寇
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:白篠岭“在县西北三十里,亦为东西通道”。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井戈山“通安吉县,蹊径萦纡,深窈难行,如负戈入井,因名”。
又作米水。即今云南马龙县和曲靖市北阿幢河。汉至南朝称迷水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铜濑县:“谈虏山,迷水所出,东至谈稿入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