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滋水

滋水

①在今河北蔚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蔚州: 滋水,“其上流即广灵县之壶流河也,东流经此地名南马庄,有流水泉。金时民竞争利,铸铁板一片十窍,分流灌田。与滋水合,又东北注于葫卢河”。

②又名资水。即今河北无极县西南滋水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 “高是之山,滋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虖沱。” 又 《寰宇记》 卷60无极县: 资河水 “入无极界,东南入滹沱”。今其下游与沙水合,不入滹沱河。

③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4灵丘县: 滋水 “出县西枚回山,悬河五丈,湍激之声,响动山谷,樵栰之士,咸由此度,巨木沦湑,久乃方出,或落崖石,无不粉碎也”。东流入唐河。

④又作兹水、霸水。即今陕西渭河支流灞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京兆尹南陵县: “霸水亦出蓝田谷,北入渭。古曰兹水,秦穆公更名,以章霸功,视子孙。” 隋开皇五年 (585) 复名滋水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 蓝田县有滋水。唐以后又称霸水 (灞水)。《元和志》 卷1: 蓝田县 “霸水,故滋水也”。为关中八川之一。


即“兹水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靖墟

    即今广西北流市南六靖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北流县图:南有陆靖墟。

  • 江城县

    1929年改猛烈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云南行政纪实》:“环境皆江, 因以名县。”1954年改设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以象明县和勐烈行政区合置,

  • 二龙乡

    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。为东汉许劭兄弟所居。《后汉书·许劭传》:劭兄虔“亦知名,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”。李贤注:“平舆故城,今豫州汝阳县东北,有二龙乡。”

  • 椹涧镇

    北宋置,属长社县。即今河南许昌县西二十八里椹涧乡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一》: 椹涧镇 “旧传汉孝子蔡顺采椹供母处”。

  • 灵川县

    ①唐龙朔二年(662)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以灵渠水为名。北宋属静江府,绍定四年(1231)移治今县东北三街镇。元属静江路。明属桂林府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4

  • 永安寺

    ①即今北京市西郊的卧佛寺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至顺二年(1331)改称昭孝寺,后又改名洪庆寺。明宣德正统间重修,改称寿安禅林。崇祯间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,改名十方普觉寺。因寺内有卧

  • 七级集

    即今河北威县北七级镇。明嘉靖《威县志》卷2:七级集“在县北七十里”。

  • 紫驼峰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九溪卫 “马鬃岭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卫北有紫驼峰,西北有马颈峰,两峰对峙,夹索口镇,高险卓绝。”

  • 鸳鸯泺

    又名昂吉泺。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。周八十里,其水停积不流。自辽、金以来为飞放之地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抚州柔远县: “昂吉泺又名鸳鸯泺。” 又 《太祖纪》: 天辅六年 (1122),自泽州“次鸳鸯

  • 昌吉厅

    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 建城,设管粮通判,属迪化州。治所在今新疆昌吉市。三十八年(1773) 改设州同。三十九年改为昌吉县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。四十二年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