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溱州

溱州

①北魏置,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②隋仁寿四年 (604) 改豫州置,治所上蔡县(大业初改汝阳县,今河南汝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上蔡、西平、新蔡、淮滨、息县、確山等县间地。大业二年 (606) 改蔡州,寻改为汝南郡。

③唐贞观十六年 (642) 开山洞置,治所在荣懿县 (在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东南青羊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30溱州: “以南有溱溪水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改为溱溪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溱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及綦江、南川部分地。北宋降为羁縻州,熙宁七年 (1074) 改置荣懿砦。大观二年(1108) 复置,治所在溱溪县 (今綦江县南吹角乡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南及贵州桐梓县部分地。宣和二年 (1120) 废。


(溱zhēn) (1)隋仁寿四年(604年)改豫州置,治上蔡县(大业初改名汝阳县,今汝南县)。“取城南溱水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北及汝河、洪河中下游地区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为蔡州。(2)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置,治荣懿县(今重庆綦江县东南青年镇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綦江县南部、南川市南部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部。北宋初废。大观二年(1108年)复置,并移治溱溪县(今重庆綦江县南吹角)。宣和二年(1120年)又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怀仁山

    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。东魏置怀仁县以此名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怀仁县:“怀仁山在县北四十里。其山无草木生。”

  • 妙高岭

    在今江西赣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赣县:妙高岭“在府北八十里。旧名矶岭,高出群山”。

  • 望陵台 (臺)

    又名铜雀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。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曹操筑。唐岑参《登古邺城》 诗: “城隅南对望陵台,漳水东流不复回。”

  • 舜源水

    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宁远县: 舜源水 “出九疑山中舜源峰,流至县东,西折而北,至道州城外,与沲水、潇水合,流至零陵入于湘”。

  • 相国寺

    一名大相国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内。在河南省开封市内。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。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在此始修建国寺。唐延和元年(712年)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,乃赐名大相国寺,并

  • 中天殿

    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 载:天兴三年(400)秋七月,“起中天殿及云母堂、金华室”。

  • 亭旁镇

    清置,属宁海县。即今浙江三门县南二十里亭旁镇。在浙江省三门县西部。面积47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亭旁,人口7700。传地有管溪山、鹤山,两山如亭,民居其旁,故名。自古为台州重镇。清康

  • 白石湖

    ①在今浙江乐清市西白石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白石湖“在县西白石山下,汇诸山溪之水,广三十余丈,长五六里,亦名合湖,引流而东,合于运河”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“

  • 佳里兴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。清为佳里兴堡,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置佳里兴巡司。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于此置诸罗县。四十三年 (1704) 诸罗县移治今台湾省嘉义市。日本占领初期设佳兴区,1

  • 河阴仓

   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为唐代漕运中转站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阴县: 唐开元二十二年 (734)裴耀卿为相,“兼转运都使,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。……自江、淮来者悉纳河阴仓,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,又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