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祠水
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1汾州: 源祠水 “平地涌出,西入汾河。上有祠,故名”。
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1汾州: 源祠水 “平地涌出,西入汾河。上有祠,故名”。
在今湖北黄州市区南长江滨。北宋苏轼《与朱康叔尺牍》: “已迁居江上临皋亭,甚清旷,风晨月夕,杖履野步,酌江水饮之。” 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 “泊临皋亭,东坡先生所尝寓,与秦少游书所谓门外数步即大江是也
唐代的部名。在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。后属南诏通海都督。
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松吉纳山。《元史· 特薛禅传》: 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册曰: “阿剌忽马乞迤东,蒜吉纳秃山、木儿速拓、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、哈老鲁等地,汝则居之。”古山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
一作恭立桥。即今安徽阜南县西南公桥乡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2:功立桥集“在南乡,九十里。工商杂集,货亦适中”。清乾隆《阜阳县志》卷4:张汉集在“西南乡九十里近河谷。即旧功立桥”。
明洪武初置,属直隶。治所在寿州城内(今安徽寿县)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高明市 (高明镇) 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: 都含海口营 “在县 (治今明城镇) 东四十里,近大江,嘉靖二十三年置”。
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镇沅府: 案板山 “在府治北。高百余仞,形如几案。元以此名寨”。
俗名铁水河。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。为九澧之一。源出石门县西北龙门洞,东南流合诸水,至县西注于澧水。《水经· 澧水注》: 渫水 “出建平郡,东径渫阳县南……渫水又东注澧水,谓之渫口”。曾称铁水河。澧水支流
西晋太康四年 (283) 以温麻船屯置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移治连江北,即今福建连江县治。属泉州。同年改名连江县。古县名。西晋
唐开元二十八年 (740) 置,属歙州。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。天祐中移治弦高镇(即今婺源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歙州: 婺源县 “以婺水绕城三面,因以为名”。宋宣和后属徽州。元元贞元年 (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