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官渡台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渠水“左径阳武县故城南,东为官渡水,又径曹太祖垒北,有高台谓之官渡台,渡在中牟,故世又谓之中牟台”。《寰宇记》卷2中牟县:“中牟台在县北十二里。一名官
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。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)封鲁恭王子恬为宁阳侯,即此。东汉改为宁阳县。西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年)封鲁共王子恬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南。东汉国除,改为宁
一作屹槎山。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静乐县:屹嗟山在“县东北六十里,北接刁胡山,西通磨官谷。谷中有磨川水,亦流注汾水”。
①即楚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巴县: “梁置僰州。” 僰为楚之讹。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南州置,治所在隆阳县(今重庆市綦江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及重庆市南桐矿区。四年
即今河南宝丰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6龙兴县: “县城本通鸦城,即后汉贾复城也,复南击郾所筑。后魏太和二十三年,孝文帝亲征马圈,行至此城,昏雾,得三鸦引路,遂过南山。故号通鸦城。”
北周保定三年(563)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武阳县(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)。《寰宇记》卷74犍为县:以沉犀山为名。“《益州地理志》云: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,故以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犍为、沐川
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平乐县: 诞山江 “在府东。源出诞山,西流至虎阜滩,入乐川水”。
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留村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光武略地颍川,攻父城不下,屯兵巾车乡。”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南。公元23年,刘秀略地颍川,攻父城不下,屯军于此。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归德县置,属庆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洛原县: “因洛水所出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弘化郡。十三年(617) 废。唐贞观二年 (628) 复置,属庆州。五代时废
一作丫髻山。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宁国县 “关口山” 条下: “其东南曰鸦髻山,有飞燕洞,容百余人,乡人尝避兵于此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丫髻山 “在宁国县东南八十五里。南唐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