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江

湘江

①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。源出广西灵川县东、海洋山西麓,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,经永州、衡阳、湘潭、长沙等地,至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,长817公里。上古时洞庭湖较小,湘水直接注入长江。《山海经· 海内东经》: “湘水出舜葬东南陬,西环之,入洞庭下。” 《水经· 湘水》:“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,东北过零陵县东,又东北过洮阳县东,又东北过泉陵县西,又东北过重安县东,过酃县西……又北过临湘县西……又北过罗县西……又北过下隽县西……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。”

②又名穆家川。在今贵州遵义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 湘江 “源出龙岩山麓,流经湘山南,与乌江合”。


(1)别称潇湘。湖南省最大河流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湘,相也,言有所合也。”以湘水入湖南境,合潇水、蒸水等北流,故名。上源海洋河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海洋山西麓。同桂江上源漓江间有灵渠(湘桂运河)相通。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,经衡阳、衡山、株洲、湘潭、长沙等市县,至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。长856千米,流域面积9.64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2240米3/秒。支流众多,主要有潇水、舂陵水、耒水、洣水、蒸水、涓水、涟水等。上游水流湍急,中、下游水量丰富平稳。河源与河口落差460余米,水力资源丰富。建有欧阳海、千金庙、双牌等水库及东江水电站。干、支流大部可通航。(2)汉代前称鄨水,后称芙蓉水。以芙蓉峰得名。乌江支流。在贵州省中部偏北。上有两源,东源出湄潭县,西源出遵义市,相汇后西南流至遵义县三星场注入乌江。长137千米,流域面积4928平方千米。途纳湄江、洛安江等支流,水力资源较丰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海井

    在今广东雷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安海井“在海康县城南。唐上元间浚。又有石神井,在县城西。宋郡守戴之邵品水, 以石神为第一, 安海次之”。

  • 武湖

    一名黄汉湖。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称为武口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27黄陂县:武湖 “在县南四十九里。黄祖阅武习战之所”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岁己未 (1259),南伐,“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

  • 古营堡

    在今河北枣强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冀州》“圈子堡”条下:“又古营堡,在县南四十五里,达清河县界。”

  • 打鲁克雨木撮池

    亦作达鲁克池、达罗克裕木磋。即今西藏仲巴县北塔若错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打鲁克雨木撮池“在藏之者巴部落西北五百五十里,池广二百八十余里”。

  • 彘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即今山西霍州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12霍邑县: 彘县 “因彘水为名”。东汉顺帝时改为永安县。本周彘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山西省霍州市。属河东郡。以境内有彘水,故名。东汉阳嘉三年(134年

  • 颗颗脑儿

    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之东。《元史· 宪宗纪》: 宪宗四年(1254),“是岁,会诸王于颗颗脑儿之西,乃祭天于日月山”。蒙古语音译,即今青海省青海湖。蒙古宪宗四年(1254年),“会诸王

  • 飞井堡

    北宋置,属镇戎军乾兴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之江

    即浙江。在今浙江省西北部。浙江下游折曲如之字,故名。钱塘江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至闸口段的别称。以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,故名。沿江风景秀丽。江口月轮山上有六和塔,附近建有钱塘江大桥。

  • 平迟安德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黔西县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

  • 千里达

    即蒋哩闷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北岸之井里汶。《明史·外国列国》:“千里达,永乐十六年遣使贡方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