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 (遊) 仙山
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游仙山 “在高平县南十里”。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。
②一名响山。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4休宁县 《山阜》: “游仙山在县南四十五里,平地特起四十仞,周五里。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,阔四十余丈。” 明弘治 《徽州府志·地理一》 休宁县: 响山 “旧名游仙山。在县东南三十五里。平地特起四十仞,周五里。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,阔四十余丈,呼人辄响应,故名”。
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游仙山 “在高平县南十里”。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。
②一名响山。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4休宁县 《山阜》: “游仙山在县南四十五里,平地特起四十仞,周五里。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,阔四十余丈。” 明弘治 《徽州府志·地理一》 休宁县: 响山 “旧名游仙山。在县东南三十五里。平地特起四十仞,周五里。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,阔四十余丈,呼人辄响应,故名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永宁卫。治所即今福建金门县西南金门旧城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七年 (1650)秋八月,“明郑成功取厦门、金门”。即此。明洪武二十
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楚屈瑕伐罗,“及鄢,乱次以济”。杜注: “鄢水,在襄阳宜城县入汉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……
亦名阴山戍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里。《魏书·田益宗传》:梁吴子阳寇三关,“益宗遣光城太守梅兴之步骑四千,进至阴山关南八十余里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麻城县“大城关”条下:“阴山关在县东北阴山上,
在今福建永安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永安县: 蜂口隘在 “县南四十里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。嘉靖七年(1528)迁治来宾县迁江镇东南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南迁江镇。嘉靖七年(1
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基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司马师讨毋丘俭。王基曰:“军宜速进据南顿。南顿有大邸阁,计足军人四十日粮。保坚城,因积谷,先人有夺人之心,此平贼之要也。”在今河
一名兰城镇。即尼壤城。唐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民丰县北沙碛中。唐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东北。属安西都护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安西又一路自沙州寿昌县西十里至阳关故城,“五百里于阗东兰城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六十里昆山西七里。初元元年 (前48) 封城阳荒王子光为侯国。东汉省。西汉元帝封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,置昆山侯国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。因境有昆山,故名。属琅邪
即龙泉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代州:龙跃泉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注》谓之云龙泉”。
即今浙江余杭市北十八里博陆镇。《宋书· 自序》: 沈约七世祖 “延始居 (武康) 县东乡之博陆里余乌村”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0: 仁和县丰年乡辖境有 “博陆里”。江南运河经此,昔当由杭州至嘉兴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