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溪
①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渔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清县: 渔溪在 “县西南四十五里。源出黄蘖山,流合苏溪……汇于径江。……出江口入海”。
②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: 渔溪 “出政和县界,流入东溪”。
①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渔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清县: 渔溪在 “县西南四十五里。源出黄蘖山,流合苏溪……汇于径江。……出江口入海”。
②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: 渔溪 “出政和县界,流入东溪”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属郎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。后废。十三年 (639) 复置,属播州。十四年(640)改名带水县。
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改龚丘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改为宁阳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大观四年(1110年)改龚丘县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,属兖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
1914年由承化县析置,属阿尔泰区域。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。1919年改为布尔津县。1914年由阿尔泰区域布尔津河防营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布尔津镇。1919年升县。
①在今湖北襄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县:土门山“在府西四十里。其形如门”。②在今陕西耀县东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北地郡土门县:“有土门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华原县:土门山:“在县(即今耀县)东南四里
即今四川什邡县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均作什方县。古县名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,治今四川省什邡市。属广汉郡。东汉改为什邡县。南朝齐复为什方县。北周闵帝改为方亭县。
即古邛崃山。今四川荥经县西南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荣经县:“西有大关山,邛崃关在焉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荣经县:大关山在“县西八十里,山极险隘,当西南彝要路。或曰山即邛崃之西麓,邛
即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积水潭、西海一带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海子一名积水潭,聚西北诸泉之水,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,汪洋如海,都人因名焉。” 元筑大都城,为解决都城漕粮而凿通会河,使运粮由南方直达积水
亦作湔江口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旧城东门外。西汉蜀守文翁凿湔江水口,即今都江堰市东北蒲阳河,流灌彭县、新都等地田亩。亦称为湔江 (湔水),为内江三大干渠之一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“庐江文翁为蜀
俗名土楼山。在今青海西宁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 “南禅山”条下:“北禅山在(西宁)县西北五里。”
①在今湖北仙桃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6复州:白鹭湖“在玉沙县东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沔阳州:白鹭湖在“州东十五里。其东相接者曰鼍湖”。②即今湖北潜江市南之白露湖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 “红马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