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渑池县

渑池县

一作黾池县。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朱城。西汉景帝中元二年 (前148) 徙治今渑池县西十六里,属弘农郡。东汉建安中移治蠡城 (今河南洛宁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为北渑池县,还治今渑池县西十三里,为渑池郡治。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,属熊州。大业元年(605) 移治新安驿 (今渑池县东二十五里)。三年(607) 属河南郡。十二年 (616) 移治大坞城 (今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唐属谷州,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双桥 (即今渑池县)。显庆二年 (657) 属洛州 (后改河南府)。金末升为韶州。元复为渑池县,属河南府路。明属河南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渑miǎn) 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,北与山西省交界。属三门峡市。面积1368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。辖5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因崤黾之池以目县。”《禹贡》云:“渑当作‘黾’水虫也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渑池。”战国属韩,后入秦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赵惠文王二十年“与秦会黾池”,即此。秦置渑池县,治今渑池县城西朱城村,属三川郡。《大明一统志》:渑池“在渑池县治北,黾似蛙而腹大,池有此,因名”。汉属弘农郡。三国魏徙治蠡城(今洛宁县境),属弘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渑池县为南渑池县;另置北渑池县(今渑池县西),为渑池郡治。西魏为河南郡治,大统十一年(545年)又移县治于秦、汉旧县。北周大象中废河南郡。隋开皇初复改渑池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移治今县城东,十二年又移治大坞城(今渑池城北),属河南郡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又迁治于双桥(即今渑池县城),属洛州。开元后和五代属河南府。宋、金因之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、清属河南府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6年与新安市合并为铁门县,同年复渑池县。1949年属陕州专区,1952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三门峡市。地处豫西山地和黄土丘陵区。黄河流经西北边缘,涧河流经中部,北涧河、后涧河北流注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烟叶等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铁、石英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耐火材料、化工、酿酒等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、南韩公路经过县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仰韶遗址、秦赵会盟台、八路军兵站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河县

    金大定八年(1168) 以耿济镇置,属济南府。治所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南城关。元属德州。明属济南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73年迁治晏城。在山东省西北部。属德州市。面积 1345

  • 蚕崖关

    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属汶山县。在今四川汶川县南漩口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彭州导江县: 蚕崖关 “在县西北四十七里。其处江山险绝,凿崖通道,有如蚕食,因以为名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5永康军:

  • 丰镇厅

    清乾隆十五年十二月(1751年1月)由丰川卫及镇宁所合并设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在衙门口(今内蒙古丰镇市)。光绪十年(1884)升为直隶厅,属山西省。1912年改为丰镇县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于丰川

  • 相岭

    指小相公岭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与冕宁县之间。其支脉亦名相岭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万历中,“建昌逆酋曰安守、曰五咱、曰王大咱,与越巂、邛部、黑骨夷并起为乱。……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,焚三峡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

  • 宣华苑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北端展览馆以西一带。《新五代史·王衍传》: 衍年少荒淫,“起宣华苑,有重光、太清、延昌、会真之殿,清和、迎仙之宫,降真、蓬莱、丹霞之亭,飞鸾之阁,瑞兽之门; 又作怡神亭,与诸狎客

  • 南皖口

    即皖口。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皖水注入长江处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永定三年 (559) 四月,“遣镇北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口。…… (六月) 征临川王蒨纣皖口置城栅,以钱道戢守焉”。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山口

  • 白帝城

    东汉初公孙述筑,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上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公孙述名之为白帝,取其王邑”,故以为名。其后历为州、郡、县治所。北宋时移州、县于今奉节县,城遂废。城居高山,形势险要。三国时蜀汉以为防

  • 刚平县

    西晋以刚县改名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。南朝宋省。古县名。西晋改刚县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。属东平国。北魏复改刚县。

  • 中路中左末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策策尔勒格西北北特,大临河西岸。

  • 遏蜜城

    唐西域护时犍国都城。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席巴尔甘南。龙朔初为奇沙州都督府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