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江县

清江县

①隋开皇初置,为江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境。大业初废。

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龙求县置,属翼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。十八年 (598) 改为翼水县。

③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沙渠县置,为施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清江县: “置在清江之西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清江郡。义宁二年 (618) 为施州治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为清化郡治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施州治。北宋开庆元年 (1259) 徙治今恩施市东十五里倚子山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还旧治。二十二年 (1285) 并入施州。

④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(937) 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。保大十年 (952) 改属筠州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: 清江县 “以大江清流为名”。北宋淳化三年 (992) 于县置临江军。元为临江路治。明为临江府治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49年移治樟树镇 (今江西樟树市)。1988年改设樟树市。

⑤1913年改清江厅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剑河县。1914年为避免与江西清江县重名,改名剑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开皇初改龙求县置,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两江口。为清江郡治。十八年(598年)废。(2)隋开皇五年(585年)改沙渠县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以在清江之西而名。隋为施州治。南宋开庆初移治城东倚子山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仍还旧治,二十二年废入施州。(2)古旧县名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置,治今江西省樟树市西南临江镇。“以大江清流为名”(《舆地纪胜》)。属洪州。两宋为临江军治。元为临江路治。明、清为临江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。1950年迁治樟树镇。1988年改设樟树市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清江厅改置,治今贵州省剑河县驻地柳川镇。因与江西省清江县重复,1914年更名剑河县。(2)冀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部、威县东部、南宫县大王公路以南地区析置。1945年撤销,划归清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家灶

    即今江苏大丰县南沈家灶镇。旧属东台县。清嘉庆《东台县志》卷8:县北“六十八里灶曰沈家灶(今丁溪场署商垣移设在此)”。

  • 没沟营

    即今辽宁营口市。因游牧民张幕而居,名为窝棚,窝棚相连,如同军营,因名营子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4:“此地有一潮水沟,潮落则涸,满则沟地全没于水,然潮之涨落,无损于土人之居处。故又以没沟营称之。”

  • 松阳关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七十一里崇阳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河南府长水县西有 “松阳故关”。即此。后讹为崇阳关。讹名崇阳关。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南。极险厄。

  • 思摩部

    又作思麽、思麻。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即今云南思茅市。元代属元江路。又作思么部。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思茅市。元时属元江路,后废。

  • 铜官窑遗址

   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,以瓦渣坪为中心方圆数里。古窑依山构筑,遗址清晰。1959年以来多次出土唐宋古窑制品百余种数千件,以釉下彩为特征,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重要意义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

  • 大洲头

   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南大洲岛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万州图:东南有“大洲,又名天河沙”。

  • 竹沟镇

   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五十二里竹沟镇。明置竹沟巡司。在河南省确山县西部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竹沟,人口 1030。因村东水沟旁遍生竹子而得名,尚景熙《河南地名漫录》说:“镇北有一沟

  • 雄溪

    ①又作熊溪。东汉、六朝武陵郡境内五溪之一。即今湖南沅江上游支流渠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2靖州: 雄溪,“ 《皇朝郡县志》 云,雄江即渠河。潭江、沅江及沅州江等,会众水入于此江。九溪之中昔所谓雄溪江也”

  • 景妃园寝

    俗称 “双妃园寝”。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景陵东偏南。是圣祖康熙帝的贵妃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的园寝。

  • 北涉沟

    即垣水。今河北涿州市北拒马河支流胡良河。《水经·圣水注》:垣水“上承涞水于良乡县。分桃水,世谓之北涉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