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化径 (逕)
即今广东始兴县南司前镇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广东始兴县南司前镇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巡司于此。
即封陵。战国魏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一带。
明末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小姓乡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小姓寨土百户“其先郁从文,于明末归附,授长官司职衔印信,管束番众。顺治年间,将明时印信号纸呈缴”。清改为小姓寨土百户。
明置,属遵化县。为长城关隘之一。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北五十里洪山口 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遵化县: 洪山口关 “有城,其内为松棚营”。
亦作喀尔满岭、喀喇玛岭、哈尔满阿林。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塞米巴拉金斯克东南之卡尔巴山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布昆河“在阿布达尔摩多河之北百余里,源发自喀拉玛山”。
①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二十里王报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四十七年(前260),使武安君白起击赵,“大破赵于长平,四十余万尽杀之”,即此。②战国魏地,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又名大孤山、壶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1唐州慈丘县:“比水,出县东南大胡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 引《水经注》:“大胡山在沘阳东北三十余里,广员五六十里。张衡赋南都,所谓‘天封
①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县南部和瑞金县北部析置,驻长胜圩(今江西宁都县南长胜镇)。1934年10月废。②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立山场(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)。后迁治鼎山场(今
或译作强巴林寺。又称昌都寺。在今西藏昌都县旁。明正统二年 (1437)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 (黄教) 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· 江森喜饶桑布兴建。是格鲁派在昌都地区建立的第一座寺院。麦·江森喜饶桑布的门徒
清嘉庆十二年 (1807) 改嘉应州置,治所在程乡县 (今广东梅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、兴宁、五华、平远、蕉岭等市县地。十七年 (1812)复改为嘉应州。清嘉庆十一年(1806年)升嘉应州置,治程
在今浙江安吉县 (递铺镇) 北三十六里梅溪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“ 《隋图经》 云: 吴兴故鄣东三十里有梅溪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安吉州: 梅溪山“立石高百余丈,四面斗绝,不可登陟。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