淯州
①隋仁寿中改蒙州置,治所在武川县 (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大业初改为淯阳郡。
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(700) 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新定县 (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)。以淯井为名。北宋属泸州。后废。
隋仁寿中改淯阳郡州置,治武川县(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大业初复改淯阳郡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、方城等县地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移治向城(今南召县南)。八年废。
①隋仁寿中改蒙州置,治所在武川县 (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大业初改为淯阳郡。
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(700) 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新定县 (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)。以淯井为名。北宋属泸州。后废。
隋仁寿中改淯阳郡州置,治武川县(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大业初复改淯阳郡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、方城等县地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移治向城(今南召县南)。八年废。
北周保定三年(563)改僰道县置,为戎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市。一说在今宜宾县东之南广镇。以外江(今岷江)为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改僰道县。古县名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以僰道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
即今陕西留坝县治。清嘉庆十三年(1808)留坝厅徙治太平岭,即此。(1)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县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秦如虎镇压太平军进据于此。(2)今山名。又称穆棱窝集岭。在黑龙江省东南部,延
自河北石家庄至沧县(今沧州)。清末以来几经动议修筑此路,但屡议屡辍,一直未能动工。1920年华北大旱,北洋政府以工代赈,募灾民修筑此路,路基已修成,但因无钱购买轨料,路基无法铺轨,改为汽车路。
即盐道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虞乡县:“坛道山,一名百梯山,在县西南十二里。山高万仞,跻攀者百梯方可升降。故曰百梯山。”
即双威寨。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双威镇在“县南百里。有巡司”。
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三十里司各庄镇。清光绪《滦州志》卷8: 司家庄在“城南八十里”。
亦名三新妇山。在今安徽祁门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三新妇山“在祁门东北二十里。每春雨初晴, 若彩服艳妆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石新妇山“高四十一仞, 周二十五里,北接黟县武亭山。上有三石
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绵竹县有鹿堂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73绵竹县:“鹿堂山,《李膺益州记》 云: 岸有隙出神泉。若诣者精志,则泉流奔涌,其信道者不笃,便清源顿竭也。”
又名孩儿馆、车前营。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汉儿庄乡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大定府神山县:“升孩儿馆为滦阳县。”
南宋绍熙中升荣州置,治所在荣德县 (今四川荣县)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4绍熙府: “光宗皇帝潜藩,升绍熙府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自贡、荣县、威远等市县地。宝祐后废。南宋绍熙年间升荣州置,治荣德县(今四川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