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东
地区名。亦称淮左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带为淮东。有时也兼指包括长江下游一带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》: “立刘贾为荆王,王淮东五十二城。”
古地区名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向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省寿县附近渡淮,这一段淮水的流向系自南而北,故习称今安徽省淮河南岸一带为淮东,亦称淮左。
地区名。亦称淮左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带为淮东。有时也兼指包括长江下游一带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》: “立刘贾为荆王,王淮东五十二城。”
古地区名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向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省寿县附近渡淮,这一段淮水的流向系自南而北,故习称今安徽省淮河南岸一带为淮东,亦称淮左。
又名敖山。在今广东龙川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9循州: 龙川县有 “嶅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龙川县: 嶅山在 “县北三十里。与河源县灵山势相连接,峻耸秀丽,如围屏列戟。高五百余丈,周百余里,其
南宋绍兴二年(1132)置,属长溪县。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白沙。
在今四川夹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:丈人山“在县东十里。亦曰九盘山。上有石,峭拔如人立,俗谓之丈人峰。相近者曰虎履山,上多虎迹,因名”。今山上有古寨遗址及石刻像,在巨石上刻“丈人峰”三大字。
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分豫章郡置,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)。三国吴赤乌八年 (245) 移治吴芮故城(今波阳县)。辖境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、进贤县以东及信江、乐安江流域 (婺
即西倾山。亦作罗插普喇山。在今青海省东部、甘肃西南部。
金置,属邹平县。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。蒙古宪宗二年 (1252) 改置济东县。
在今四川屏山县西二里凤凰山下,与龙关并为马湖府屏山县之屏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马湖府屏山县:“西有凤关。”
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东。清王闿运《湘军志》卷11:咸丰十年(1860)镇压梧州义军,“五月,军至贺,夹水为屯。贺城东隔水,有大市曰东街,居廛盛于县城,寇据为栅。戊午,王月亮、李金旸分攻东街,破二卡,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,属新疆莎车府。治所在色勒库尔 (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)。1913年改为蒲犁县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。19
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太宗元年(1229)“秋八月已未,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