淤口关
唐置,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。五代晋入契丹,周世宗六年 (959) 收复,复置淤口寨,与益津、瓦桥合称三关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 于此置破虏军。
唐置,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安镇。五代晋初地入契丹。周显德六年(959年)收复其地,设淤口寨。与瓦桥关、益津关合称三关,为北宋边防要地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升为破虏军。
唐置,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。五代晋入契丹,周世宗六年 (959) 收复,复置淤口寨,与益津、瓦桥合称三关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 于此置破虏军。
唐置,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安镇。五代晋初地入契丹。周显德六年(959年)收复其地,设淤口寨。与瓦桥关、益津关合称三关,为北宋边防要地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升为破虏军。
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襄安县置,属庐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巢湖市。宋属无为军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) 废,旋复置,景定三年 (1262) 升为镇巢军。元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 复为巢县,属无为州。
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。 1942年吴川县曾徙治于此。
西汉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。以中宿峡为名。东汉末废。三国吴复置。南朝梁属清远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。以境内中宿峡为名。东汉末并入四会县,三
一名鲁班桥。在今山西襄汾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飞虹桥“在襄陵县西南三十里。明邢雷记:先是人皆病涉,里人侯思政建桥于故元之丙辰。悬崖巧构,栋宇凌空。正统庚申重葺,迄六十年,宏治已未春新之。《通志
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“曹公洲” 条下: 金沙洲“一名龙堆。延袤数里。亦名金沙堆”。
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成武县:文亭山在“县西北二里。上有文士亭。相传汉高曾驻跸于此”。
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乌角关“在宁番卫城南五十里”。
在今甘肃西和县东南石峡乡。《魏书·李嵩传》: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,李崇讨杨灵珍,“从他路夜袭龙门,破之”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龙门水又南径龙门戍东,又东南入洛溪水。”(1)在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。北
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金陵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渭水“东与楚水合,世所谓长蛇水。水出汧县之数历山也,南流经长蛇戍东,楚水又南流注于渭”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