淅川厅
清道光十二年 (1832) 改淅川县置,属南阳府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。1913年改为淅川县。1961年移治今淅川县 (城关镇)。
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升淅川县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老城,属南阳府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升为直隶厅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淅川县地。属河南省。1913年废厅改为淅川县。
清道光十二年 (1832) 改淅川县置,属南阳府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。1913年改为淅川县。1961年移治今淅川县 (城关镇)。
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升淅川县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老城,属南阳府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升为直隶厅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淅川县地。属河南省。1913年废厅改为淅川县。
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大北庄。旧属峄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清旧制内地分置十八省,边疆地区不置省。光绪中除蒙古、青海、西藏仍沿旧制外,新疆、台湾、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陆续建省,但不久台湾被日本侵占,故合内地原有十八省,共有二十二省。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,奉
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阳县: 闽王城,“相传王审知所筑,其中殿基犹存。今土阜周回,隐隐如城,外有水田环绕,盖城濠云。今土人呼其地曰王殿村,亦曰城村”。在今福建省建阳县北。相传为
即今上海市奉贤县西南十四里法华桥。宋时建有法华禅寺,后废。明建法华桥,故名。
即木乃奚。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。《元史·郭侃传》:“从宗王旭列兀西征。癸丑至木乃兮。其国堑道,置毒水中,侃破其兵五万,下一百二十八城。”
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河北新乐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8新乐县:木刀沟“在县东南二十四里。沟旁人姓木名刀,因为名”。《水经注》以滋水东流至行唐县(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故郡)之鹿水,称为木刀沟,下游入滹沱河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
东汉永初六年(112)置,在今四川会理县境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永初六年春,“诏越巂置长利、高望、始昌三苑”。为牧马之所。
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,其台吉舍稜与从子沙喇扣肯率部随渥巴钖汗从额济勒(今俄罗斯伏尔加河) 东归投附清朝,皆授札萨克,分编二旗,设一盟,称青塞
即永固陵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北五十里方山上。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