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涪陵郡

涪陵郡

①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(216) 刘备改巴东属国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武隆、石柱、黔江、酉阳等县地。西晋移治汉复县 (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,一说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)。永嘉后废。东晋永和中复置,移治枳县,后又废。南朝齐复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汉平县 (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
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涪州置,治所在石镜县 (今四川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、铜梁、武胜、大足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合州。

③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涪州置,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涪陵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、长寿、南川、武隆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涪州。


(1)东汉建安末刘备改巴东属国置,治涪陵县(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属益州。西晋属梁州,移治汉复县(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、武隆、石柱、黔江、酉阳等县区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分地区。永嘉后废。东晋复置,还旧治。南朝宋、齐属益州(齐曾属巴州)。齐移治汉平县(今武隆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和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涪州为涪陵郡。(2)隋大业初改涪州置,治石镜县(今重庆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、铜梁、大足等市县地。唐初改为合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燕滩

    亦名巴燕庄。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巴燕乡。清宣统《丹噶尔厅志》卷6:巴燕峡“在厅城西三十余里, 巴燕庄西北三四里至峡口。峡长五里许,出峡为青海界。海北蒙番从此路进口,西藏番商来丹贸易亦由之,故土人呼为‘藏

  • 安河卫

    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五道河子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所未详。辖有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道河子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芦包口

    即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。清设顺德协右营都司驻防。

  • 显平县

    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。后废。

  • 勐 (猛) 弄寨

    在今云南元阳县南二十五里攀枝花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雍正十三年(1735) 设掌寨。

  • 大水口堡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城镇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大水口堡“在平鲁县西北四十里,西至边墙二里。明嘉靖中筑,周一里有奇”。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。明嘉靖中筑。后废。

  • 勐 (猛) 笼

    即今云南景洪市西南九十八里勐龙镇。明、清时为版纳勐笼的驻地。雍正七年 (1729)置猛笼土把总。

  • 沧州

    ①北魏熙平二年(517)置,治所在饶安县(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:“以沧海为名。”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治所在清池县(今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

  • 旧县村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。隋铁杷县、唐宋遂溪县治此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移湛川巡司于此。

  • 罗竹县

    即灵竹县。在今广西横县西北石塘镇灵竹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永定县: “开宝六年,废峦州武灵、罗竹二县入焉。” 罗为灵之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