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涪陵郡

涪陵郡

①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(216) 刘备改巴东属国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武隆、石柱、黔江、酉阳等县地。西晋移治汉复县 (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,一说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)。永嘉后废。东晋永和中复置,移治枳县,后又废。南朝齐复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汉平县 (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
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涪州置,治所在石镜县 (今四川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、铜梁、武胜、大足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合州。

③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涪州置,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涪陵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、长寿、南川、武隆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涪州。


(1)东汉建安末刘备改巴东属国置,治涪陵县(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属益州。西晋属梁州,移治汉复县(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、武隆、石柱、黔江、酉阳等县区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分地区。永嘉后废。东晋复置,还旧治。南朝宋、齐属益州(齐曾属巴州)。齐移治汉平县(今武隆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和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涪州为涪陵郡。(2)隋大业初改涪州置,治石镜县(今重庆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、铜梁、大足等市县地。唐初改为合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甾

    又作临菑。即临淄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

  • 仙阳镇

    即迁阳镇。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。在福建省浦城县北部、南浦溪沿岸。面积23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仙阳,人口 2120。北宋建为迁阳镇,俗名仙阳,以处渔梁山南、有揖仙桥而得名仙阳。1

  • 高陵城

   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东南三里岗陵城。《水经· 洹水注》: 洹水 “东北径高陵城南”。即此。②即今湖北阳新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3兴国军永兴县: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“改富川曰永兴,居高陵故城。正 (

  • 岩帅

   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岩帅镇。1937年于此置沧源设治局。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(勐董镇)。1945年迁治今县东北勐省镇。1950年迁回岩帅镇。1951年改设沧源县。1952年沧源县迁治今

  • 莱芜口子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口镇。莱芜谷之扼要处。东通博山,西通泰安。县中各镇,清末以此为最盛。

  • 二泉

    即慧山泉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。即天下第二泉。又称惠山泉。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。明李东阳有《寄题二泉亭为邵泉斋作》诗。

  • 长宁州

    ①唐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婆员县(今四川长宁县)。北宋属泸州。后废。②元泰定二年(1325)改长宁军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县地。明洪武五年(1372

  • 小江水

    ①在今湖南安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安仁县:小江水“源出郴州北境,流经县界,又北至衡山县,合洣水入湘江”。②即今广西宜州市北天河,为龙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2宜州:小江“在城北。沿流下合龙江,通

  • 依安设治局

    1923年析林甸、拜泉二县地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治所在龙泉镇 (今黑龙江省依安县南依龙镇)。1929年改为依安县。1923年由林甸、拜泉二县析置,治龙泉镇(今黑龙江依安县依龙镇)。1929年升县。

  • 宁西城

    北宋崇宁三年(1104)以林金城改名,属西宁州。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四十里。后废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以林金城改名,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。属西宁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