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涪城县

涪城县

①西晋改涪县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。《晋书· 孝怀帝纪》:永嘉五年 (311),“李雄攻陷涪城,梓潼太守谯登遇害”。即此。东晋移梓潼郡于此。南朝宋复为涪县。

②南朝梁置,为始平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六十里花园镇。西魏为平城郡治,北周为安城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安城县,十六年 (596) 复改为涪城县,属绵州,大业初属金山郡。唐武德初复属绵州,大历十三年 (778) 改属梓州。《新唐书·高仁厚传》: 中和四年 (884),东川节度使杨师立 “杀监军田绘,屯涪城” 即此。宋属潼川府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 废入郪县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晋改涪县置,治今四川省绵阳市东。属梓潼郡。东晋为梓潼郡治。南朝宋复故。(2)南朝梁置,治今四川省三台县西北。为始平郡治。西魏为涪城郡治,北周为安城郡治。隋开皇初废郡,改县名为安城,十六年(596年)复旧名,大业时属金山郡。唐、北宋属梓州,北宋末、南宋属潼川府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废入郪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亭山

    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成武县:文亭山在“县西北二里。上有文士亭。相传汉高曾驻跸于此”。

  • 西乐设治局

    1943年1月由托索湖、长石头山一带析置,治所在长石头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)。1946年2月裁撤。1940年由托索湖、长石头山一带析置,治长石头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)。1946年裁撤。

  • 贾鲁河

    ①元至元十一年 (1351) 贾鲁浚,引黄河南流入淮、入海。故道起自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,东经山东曹县西南、河南民权县东北,又经商丘县北、虞城县南,又东南经夏邑县和安徽砀山县之间,东流经萧县北,至今

  • 新军千户所

    明景泰五年 (1454) 置,属万全都司。治所在云州堡 (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州乡)。清初废。明景泰五年(1454年)置,治云州堡(今河北赤城县西北云州镇)。明末省。

  • 南苞中县

    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侨置,属南汉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南齐废。

  • 弥兰大河

    即今印度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提��国) 其国有弥兰大河, 一曰新头河, 自北渤昆国来, 西流至提��国北, 入于

  • 小商桥

    即今河南郾城县北二十六里商桥镇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兴十年(1140)七月,金都元帅宗弼,“以师十二万次临颍。甲寅,岳飞遣统制杨再兴、王兰、高林以三百骑击之于小商桥,杀二千余人,再兴、兰、林俱战死”

  • 中水

    亦作中江。即今四川中部沱江。六朝以来有中水之称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),“高祖遣朱龄石统大军伐蜀,命(臧)熹奇兵出中水”。即此。古水名。即今四川省长江支流沱江下游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

  • 乾城县

    1914年改乾县置,属湖南辰沅道。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53年迁驻所里 (吉首镇),改名吉首县。1982年改为吉首市。旧县名。原名乾县。因与陕西省乾县重名,1914年改

  • 利城镇

    ①又作利港镇。北宋置,属江阴县。即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镇。明初置利港巡司。②金置,属临沂县。在今山东临沭县东北。古镇名。宋置,在今江苏省江阴市西利港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