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 (湧) 金门
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的西门,因门内有涌金池而得名。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 增筑杭城,改名丰豫门。明初复名涌金门。1913年拆除,改建南山路。涌金门原有水门、旱门各一,旱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涌金门直街与南山路交接处。水门故址在旱门稍北。
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的西门,因门内有涌金池而得名。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 增筑杭城,改名丰豫门。明初复名涌金门。1913年拆除,改建南山路。涌金门原有水门、旱门各一,旱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涌金门直街与南山路交接处。水门故址在旱门稍北。
一作七股尖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三十里,南接歙县界。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:一山并列七峰,峭拔可爱,中一峰崇耸如阖门之状,常有云雾缭绕。
在今湖南保靖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 永顺府》: 衙住洞 “在保靖县南。出纹石”。
唐置交城守捉,属河西节度使。在今甘肃永昌县西。后废。
即今江苏如皋市东东陈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如皋县东有“东陈”。(1)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北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陈,人口 4500。六朝时已有东陈村记载,宋设东陈
在今河南麻城市东北。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澄“遣长风戍主奇道显攻萧衍阴山戍,破之。……仍引攻白槀戍,又破之,斩其宁朔将军、关内侯吴道爽”。即此。
1912年改思达厅置,属四川昌都府。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。后划归川边特别区,1939年后属西康省,撤销后并入类乌齐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改恩达厅置,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。后废。
即今湖北宜昌市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出峡,东南流,径故城洲。洲附北岸,洲头曰郭洲,长二里,广一里。上有步阐故城,方圆称洲,周回略满。故城洲上,城周一里,吴西陵督步骘所筑也。孙皓凤凰元年,骘息阐复为
即今福建龙海市西木棉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木棉庵“在龙溪县南二十里。《旧志》,宋郑虎臣杀贾似道于此”。又作木绵庵。在今福建省龙海市西木棉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德祐元年(1275年),“郑虎臣杀贾似道
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1双流县:七里湾桥“在县东十三里。省南冲衢。西源金花堰,东合簇桥河。乾隆六年修。俗名小金花桥”。
在今云南呈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晋宁州归化县: 金鲤潭 “在治 (今化城) 南六里之白马勒村。旧为平原,恒苦亢旱。隆庆六年七月,田中忽水涌成深潭,有金鲤游泳其中,遂为一方灌溉之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