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 (湧) 泉郡
西魏恭帝改西宕渠郡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涌泉县 (北周改为通井县。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附近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通泉县: “宋于此置西宕渠郡。后魏恭帝移于涌山,改名涌泉郡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射洪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西魏恭帝改西宕渠郡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涌泉县 (北周改为通井县。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附近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通泉县: “宋于此置西宕渠郡。后魏恭帝移于涌山,改名涌泉郡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射洪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即水。 在今陕西洋县北。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洋县: “水即铁冶河。”
①西汉高帝置,为清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 (葛仙庄) 东南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清河国。北魏移治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隋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,永昌元年 (689) 移治永济渠东孔桥 (今清河县西南),开
在今广西苍梧县北。为桂江支流。《寰宇记》 卷164戎城县: “思良江在 (梧) 州北二十里,一名多盐水。其中鳄鱼状如鼍。”
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七十八里乐龙。清时有外委戍守,彝语“乐”为石,“龙”为城,意即石城。
一作年错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、曲麻莱二县交界处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 “住牧蒲肚克地方尼牙木错族,距多洛尼托克七族三百余里。”后改称
1914年6月由徽宁池太广道改置,属安徽省。治芜湖县(今安徽芜湖市)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东地区及江西婺源县地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徽宁池太广道区域置,治芜湖县(今安徽芜湖市)。属安徽省
在今江西分宜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分宜县:汊江水“在县南五十里。其源左出仰岭,右出县南五十里黄真人台,旋绕而南,至泉江山下二水相夹,出安福同桥庐陵板陂,至吉水同江会入大江”。
亦作沈犁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莋都县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“臣瓒曰:《茂陵书》沈黎郡治笮都,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,领县二十一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、石棉、荥经、
在今湖南益阳市东南二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龟台山“山形似龟。相传吴鲁肃驻兵于此”。
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冲鹤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顺德县:冲鹤堡“在县南,明正统十四年,黄萧养据此作乱,官军讨平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