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羡场
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晋江县: 浸羡场 “在县 (旧治即今泉州市) 东南六十里。产盐。元置管勾司,后改司令司。明洪武初,改为场。二十五年,又改设盐课司”。
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晋江县: 浸羡场 “在县 (旧治即今泉州市) 东南六十里。产盐。元置管勾司,后改司令司。明洪武初,改为场。二十五年,又改设盐课司”。
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五老峰“在(庐)山东,悬崖突出,如五人相逐罗列之状”。(1)在山西省永济市东南与芮城县交界处。属中条山。平均海拔 1300 米,最高峰海拔210
即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黄沙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六年 (623) 十一月甲申,“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击辅公祏将陈当世于猷州之黄沙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安徽省泾县东黄沙岭下。唐武德六年(6
旧作杜渎镇市。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七十六里杜桥镇。清康熙 《临海县志》 卷2: 城东北有涂下铺。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永定县(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、邕宁、宾阳三县间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永定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淳州,永贞元年(805
民国时代将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热河四省,总称为东北四省。
一名㴲水。又名湡水。即今顺水河。源于今河北邢台市南百泉,东北经南和、任县,注入大陆津。《寰宇记》卷59邢州龙冈县:“百泉河在州东南八里,水自平地而出,其泉无数,故曰百泉。是澧河之上源也。
在今江西安福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1吉州: 鸽湖山 “在安福县北六十里。有雁峰、白鹤峰、石人峰、三渡桥、桃花洞,景物幽绝,有唐人留题”。
五代时置,属寿阳县。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。金兴定四年(1220)改置晋州。
1935年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。1951年撤销,1956年复置。改为巴马瑶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34年析百色、凤山、恩隆三县置。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。1953年撤
在今河北衡水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衡水县:甘村沟“在县西南十里。旁有洼地二千余顷。弘治中,开此沟以泄水患。寻塞。正德中复疏通之,洼地填淤,民获种植之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