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州卫
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改为海城县。
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海州故城(今辽宁海城市)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改为海城县。
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海州故城(今辽宁海城市)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又曰柏岗埭。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宋书·元凶传》:太初元年(453),“劭遣人焚烧西装及左尚方,决破柏岗、方山埭, 以绝东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句容县“绛岩湖”条下:“与斗门同置,湖水
民国间属石屏县,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下亏容一带。
在今甘肃宕昌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宕州良恭县: 愿虏山 “接县城西北隅,东西四十里,南北三里”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荆门府置,属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长林县 (今湖北荆门市)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荆门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为荆门州,属荆州府。嘉靖十年 (1531) 改属
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约在今甘肃东部庆阳地区。东汉废。
在民国间设,属冀县。即今河北冀州市南李瓦窑乡。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北部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瓦窑,人口4800。相传清乾隆年间,曾在此建窑烧砖瓦盖侍卫府,故名。1949年为瓦窑区,
又作巴里木。清雍正十年(1732)设驿站,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巴林镇。“巴里”为蒙古语“巴拉”的音变,意为“有虎的地方”。
唐安西都护府地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(一说即今拜城县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。”
在今云南腾冲县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:来凤山“在司城南四里。一名龙凤山,上有神祠”。现建为来凤公园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山丹州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。清雍正二年(1724)降为山丹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甘肃省山丹县。属陕西都司,后属行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