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印池
一名莲花池。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普济寺前。清许琰 《普陀纪胜》: “海印池在普济寺前……广十余亩。东西各有桥,筑桥成堤,故分三池,中涵清波,湛泓如镜。四山林石倒影。窥之如画。”
一名莲花池。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普济寺前。清许琰 《普陀纪胜》: “海印池在普济寺前……广十余亩。东西各有桥,筑桥成堤,故分三池,中涵清波,湛泓如镜。四山林石倒影。窥之如画。”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改宣府左卫、宣府右卫置,属谷王府。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。建文四年 (1402) 废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以宣府左卫、右卫改置,治今河北省宣化县。建文四年(1402年
①亦名辰溪。又名锦江。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。武陵五溪之一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武陵郡辰阳:“三山谷,辰水所出,南入沅。”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径辰阳县南,东合辰水。水出县三山谷,东南流独母水注之。水源
唐代汉文史籍中偶对吐蕃的泛称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“西戎之地,吐蕃是强。”此泛指今西藏及藏族各聚居地区。
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施南宣抚司:“西有前江,发源七药山,西南流与后江合。”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:七药山“在利川县西。一名七曜山,与支罗所相近”。
商代国名。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北。一说在卢龙县南。《尔雅·释地》 郭璞注: “孤竹在北。” 《国语·齐语》: “遂北伐山戎,刜令支,斩孤竹而南归。” 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齐桓公二十三年 (前663),
即今湖南常宁县西南四十里洋泉镇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常宁县图: 县西南有洋泉。
西汉改杨氏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。三国魏改为杨国,属平阳郡。西晋复为杨县。北周属永安郡。隋属临汾郡,隋末改为洪洞县。古县名。本春秋晋杨氏县,西汉改为杨县,治今山西省洪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 (885) 赐号邠宁节度使为静难军。治所在邠州 (今陕西彬县)。北宋初废。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年)以邠宁节度使号为静难军,治邠州(今陕西彬县)。梁领邠、宁、庆
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析归化城厅北境置,属山西省。寄治归化城 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。1912年改武川县。
俗称乌审旗。清顺治六年(1649) 置,属内蒙古伊克昭盟。驻地在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北阿都亥村。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49年依俗称改名乌审旗。旧旗名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