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川桥
①在今江苏泰州市城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济川桥 “一名高桥。跨运盐河,达通州如皋孔道”。
②在今安徽宣州市东门外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宁国府: 济川桥 “在府城东阳德门外。隋开皇中建。旧名永安。本朝正统中重修”。
③在今湖南道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道州:“济川桥在州南门外。南北跨绝,凡千五百余尺。宋嘉定中,为方舟三十有四,栉比连鏁,横渡江面,后废。明初复造浮梁,以济往来,亦谓之大浮桥。”
①在今江苏泰州市城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济川桥 “一名高桥。跨运盐河,达通州如皋孔道”。
②在今安徽宣州市东门外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宁国府: 济川桥 “在府城东阳德门外。隋开皇中建。旧名永安。本朝正统中重修”。
③在今湖南道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道州:“济川桥在州南门外。南北跨绝,凡千五百余尺。宋嘉定中,为方舟三十有四,栉比连鏁,横渡江面,后废。明初复造浮梁,以济往来,亦谓之大浮桥。”
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板桥镇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永昌府:卧佛山“在府城西北二十里。昔人因岩石凿为卧佛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云岩山“在保山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明统志》:山高百丈,盘回三里许。岩深处一横
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: 岭底堡 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向设官军,防怀乡、圣峒、六定、岭底等瑶”。
即今河南滑县南焦虎乡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焦虎集,距城六十里。”
即比如宗。今西藏比如县。“纳雪”藏语意为那曲河下游。
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、毘河南岸姚渡乡。清嘉庆 《金堂县志》 卷2: 姚家渡 “在治 (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) 南九里兴隆场”。
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“满套儿地在密云边白马关外二百五十里。”
北宋名柏子镇。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南柏梓镇。民国 《潼南县志》 卷1: 柏梓镇在 “县西四十里”。(1)在重庆市潼南县西南部。面积72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柏梓,人口 3100。清初建场
金置,属历城县。即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4: “巨合城在 (历城)县东七十五里。汉巨里聚。耿弇讨张步守巨里,即此城也。金为盘水镇。今为龙山镇。”在贵州省普安县中西部、南山坡北
五代南汉乾亨初升齐昌县置,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东北。北宋天禧二年(1018)复为齐昌县。五代南汉乾亨元年(917年)置,治今广东省兴宁市境内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废。
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十五里,即秦岭之北谷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5宝鸡县: 益门山 “山岩险阻,有事梁益者必取道于此,故曰益门。元末设城屯军,为据守要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