浆水镇
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一百里浆水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邢台县图: 西有浆水镇。
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部。面积16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曾名上殿,后以浆水川改今名。镇人民政府驻浆水,人口3240。传春秋邢国仪夷城即此,村南河川畔原有“邢侯行台”。邢台县抗日政府曾驻此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属将军墓公社。1961年析置浆水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地处中山区。林业资源丰富,植被覆盖率为70%,盛产板栗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农机修配、面粉加工等厂。平涉、邢和公路经此。
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一百里浆水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邢台县图: 西有浆水镇。
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部。面积16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曾名上殿,后以浆水川改今名。镇人民政府驻浆水,人口3240。传春秋邢国仪夷城即此,村南河川畔原有“邢侯行台”。邢台县抗日政府曾驻此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属将军墓公社。1961年析置浆水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地处中山区。林业资源丰富,植被覆盖率为70%,盛产板栗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农机修配、面粉加工等厂。平涉、邢和公路经此。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。北宋又作邛陈州。后废。
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十二年 (356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。胡三省注: “永嘉之乱,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,后人因而置屯戍,故堡犹有裴氏之
宋大理置,为教合三部之一,属最宁府。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。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。明代置教化三部长官司。
在今河南方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裕州方城县: 贾河在 “州东四十里。源出县东南之牛心山,流入舞阳县界,与沙水合”。
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宿州: 骞山 “以山有闵子骞墓而名。墓左有龙涴潭,灌田数千顷”。
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山。南宋淳祐三年 (1243) 于此建城,移合州及石照县治此,成为抗蒙元军政重镇。开庆元年 (1259),蒙古宪宗蒙哥亲率大军十万围攻山城,终因受伤身亡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
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磨池乡。民国 《乐山县志》 卷1: “河二坎,明时设。距城东四十里。……为通荣县之要道。旧名河咡坎。”
在今江西永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马颊山“在永新县东四十里。于群山中最为高耸”。
亦作古泥镇,又名宜良镇。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三江县志》卷3:“宜良镇在石眼口,又名古宜镇、宜阳镇。乾隆四十三年于古宜设主簿一员。”1932年移三江县治此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东部
南朝陈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后改为良德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。属电白郡。陈末改名良德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