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洮州

洮州

北周保定元年 (561) 置,治所在美相县(今甘肃临潭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潭县以西、西顷山以东洮河流域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临洮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为洮州。贞观四年 (630) 州县移治洪和城 (今临潭县东新城)。八年 (634) 复还旧治。开元十七年 (729) 废,二十七年 (739) 复置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临洮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洮州。广德元年 (763) 后地入吐蕃。宋大观二年(1108) 复置,治所在今临潭县 (旧城)。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置洮州千户所。州境邻接蕃地,宋由此输入蕃马,金曾置榷场,明置茶马司于此。


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于吐谷浑洮阳城置,治美相县(唐改名临潭县,今甘肃临潭县)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临洮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为洮州,贞观四年(630年)移治洪和城(今临潭东新城),八年复还故治。开元十七年(729年)省入岷州。后于此置临州,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。广德元年(763年)后地属吐蕃,称临洮城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复置。属秦凤路。金属临洮路。辖区约当今甘肃省岷县以西及西倾山以东的洮河流域。元移治今临潭县东新城。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为洮州千户所。唐以后州境邻接吐蕃,宋由此输入吐蕃马匹,金于此置榷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源口

   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。1928年6月, 中国工农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发生激战,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,称为“龙源口战斗”。村名。在江西省永新县城西南部、七溪岭北麓。属龙源口镇。人口100。清光绪年间建村,

  • 阿什河

    ①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阿城县, 土名阿什河。”②古名按出虎水、阿触胡河、阿术火河、阿勒楚喀河。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、阿城、五常等市县境。源出尚志市西南,西北流,在哈尔滨市东北注

  • 两江

    地区名。(1)元、明时广西称左右二江(即郁江、黔江)流域为两江。两江多瑶、僮(壮)族聚落,称两江溪洞。元置两广两江道宣慰司。(2)清初江南、江西二省合称“两江”。康熙后,江南虽已分江苏、安徽二省,但统

  • 雷泽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十二里胡集乡。因县北雷泽而得名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属濮州。金贞元二年(1154) 省入鄄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东

  • 九宫山

    ①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蔚州:九宫山“金章宗尝避暑于此,因名。有九宫口,路通易州,置巡司于此”。②即今湖北通山县南八十里,与江西武宁县接界之九宫山。《太平御览》卷48引《武昌记》曰

  • 伊曼

    亦作亦麻、伊瞒、尼满。满语意为山羊。在乌苏里江东岸伊曼河口南岸。明永乐八年(1410)置亦麻河卫,属奴儿干都司。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地。咸丰十年(1860)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《北京条约》将其割

  • 桑干河

    古称浴水、治水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㶟水又东北流,……谓之桑乾泉,即溹涫水者也。”桑乾或溹涫音讹。俗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,故名。永定河上游。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。

  • 廖角咀

    即料角咀。在今江苏启东县北吕四镇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1通州: 料角,“海门有料角,昔号形势控扼”。南宋绍兴中设水师防守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海门县 “东南有料角咀”。嘉靖中,击败倭寇于此。

  • 洋水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盈川县置,属黔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(洋水桥)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洋水县: “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 属黔州。北宋嘉祐八年(

  • 拔?国

    在今印度纳巴达河口之布罗奇。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 “婆罗门西境,又西北二日行至拔��国。” 或以为即 《大唐西域记》 之跋禄羯呫婆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