洧州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。治所在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。大业初废。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。治所在尉氏县 (今河南尉氏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、鄢陵、扶沟等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(1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县西北)。大业初废。(2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尉氏县(今属河南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。治所在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。大业初废。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。治所在尉氏县 (今河南尉氏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、鄢陵、扶沟等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(1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县西北)。大业初废。(2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尉氏县(今属河南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凤县: 板闸谷,“宋开禧二年,金人窥大散关,由板闸谷绕出关后,是也”。
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商都旗与察哈尔左翼镶黄旗合并,设立商都镶黄联合旗。驻哈印海尔巴庙 (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力格镇北哈音海尔瓦苏木)。1956年改称商都镶黄旗。1960年改为镶黄旗。
即今江西宜春市东二十里下浦乡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卷2宜春县:“下浦,县东。”
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武安州,蛮称龙泥城。”十七年(1280)改为武安州。
即踟山。 在今安徽巢湖市南三十七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楚子遂观兵于坻箕之山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巢县 “有坻箕山”。古山名。又名踟蹰山。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南,北
又名胥江街。即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。明洪武初置胥江巡司于此。清设汛,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河南卢氏县东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七年 (450) 伐魏,庞季明自赀谷入卢氏,“进达高门木城”。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伐魏,庞季明入卢氏,
即黄瓜堆。今山西应县西北三十里黄花岭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垂拱三年 (687),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 “大破突厥于黄花堆”。又,元和四年(809),沙陀酋长朱邪执宜 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”。即“黄瓜堆”
在今云南开远市东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水城山“在阿迷州东一百二十里。周围渚泽,环抱如城,故名。蛮人多居其址焉”。
金建为行宫,在今河北玉田县境。大定二十年 (1180) 改为御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