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里山
一名秦履山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常州: 津里山 “在太湖中,晋陵县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四番志》 作秦履山,云始皇常登此。今山中有祥符寺,重湖叠嶂之间,颇为幽绝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 津里山,“唐邵偃记曰: 山连马迹、夫椒,峰峦回合,波影映带,实有奇观”。
一名秦履山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常州: 津里山 “在太湖中,晋陵县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四番志》 作秦履山,云始皇常登此。今山中有祥符寺,重湖叠嶂之间,颇为幽绝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 津里山,“唐邵偃记曰: 山连马迹、夫椒,峰峦回合,波影映带,实有奇观”。
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英德县: 金紫山 “在县北十里。石山耸拔。冈脉南出,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,俗名龙山”。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盐亭县: 金紫山在 “县北 (
亦曰黑松驿。明置,即今甘肃古浪县南三十里黑松驿乡。清设把总。
在今河北怀来县 (沙城) 东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清夷水又西南得桓公泉。 盖齐桓公霸世,北伐山戎,过孤竹西征,束马悬车,上卑耳之西极,故水受斯名也。水源出沮阳县东,而西北流入清夷水。
南朝梁普通四年(523)改荡昌县置,为阴石郡治。治所即今广西容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改为奉化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普通中改荡昌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。为阴石郡治。隋初改为奉化县。
①即古水。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洪江 “在宣慰司 (今遵义市) 东四十里。源出大楼山,合仁水入乌江”。②即今贵州施秉县南之清水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
①即今河北霸州市北十八里南孟镇,北接固安县。为往来孔道。明嘉靖 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市廛: 有南孟店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霸州图:北有南孟镇。②即今河北藁城市北二十四里南孟镇。清康熙《藁城县志》
①在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归州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归州: 莲花滩 “在州西北二里”。②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八里红河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蒙自县: 莲花滩 “在县南。为入安南
即今安徽六安市北木厂镇。明万历《六安州志》卷2《集》:木场铺在“北四十里”。
又名桓公城。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十里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邯沟“历邯沟故城东, 盖因沟以氏县也。《地理风俗记》: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,故县也”。西汉地节二年(前68年),
在今四川什邡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73什邡县: “雍齿山在县南四百步。《汉书》 封雍齿侯国。《汉书》 高帝六年封雍齿为什邡侯,至汉元鼎五年,以酎金国除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雍齿城“今城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