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阳桥

洛阳桥

①一名万安桥。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。桥以江为名。旧为万安渡,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。皇祐五年 (1053)兴建,嘉祐四年 (1059) 竣工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2泉州 《桥梁》: 万安桥 “一名洛阳桥。嘉祐间太守蔡君谟劝州民成此桥。蔡君谟 《石桥记》 曰: 累址于渊,酾水为四十七道,梁空以行,其长三千六百尺,广丈有五尺,翼以扶栏,如其数之长而两之,靡金钱一千四百万云”。规模宏大,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架式石桥。其后各代相继修葺,1932年添架钢筋水泥桥面。现桥长834米,宽7米。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,有 “万古安澜” 等宋代摩崖石刻。桥南有蔡襄祠,蔡襄 (字君谟) 的 《万安桥记》 立于祠内,为宋代艺术的珍宝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宋德祐元年 (1275),贾似道谪配途中至泉州洛阳桥,遇叶李自漳州放还,见于客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洛阳桥 “嘉靖三十七年官军败倭于洛阳桥”。皆指此。

②即天津桥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。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。唐张说有 《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》诗。又李益 《洛桥》 诗云: “金谷园中柳,春来似舞腰。那堪好风景,独上洛阳桥。”


原称万安桥。在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千米、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。桥以江为名。建于北宋皇祐五年(1053年)至嘉祐四年(1059年),郡守蔡襄主持建造。原长约1200米、宽约5米,有46座桥墩、500个扶栏、28个石狮、7座石亭、9座石塔,规模宏大,是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。历经修筑,以明宣德间、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地震重修为重要,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车添加钢筋水泥桥面。1993—1995年又全面进行整修,恢复原貌。现桥长767米、宽4.5米,尚存船形桥墩29座。桥之中亭附近立历代碑刻26通,有“万古安澜”等宋代摩崖石刻。另有石塔、武士石像等石雕。桥北有昭惠庙、真身庵遗址,桥南有蔡襄祠,著名的蔡襄《万安桥记》碑,即立于祠内。洛阳江当江海交汇处,江阔水深,当年造桥工程非常艰巨。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,养殖牡蛎以固桥基,都是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。此地“潮来直涌千寻雪,日落斜横百丈虹”,风景颇为壮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洛 阳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呼延都督府

    唐贞观二十年 (646) 置,属单于都护府。 治所不详。 领贺鲁州、 葛逻州、 跌州。 辖境相当今宁夏、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一部分及蒙古国南戈壁省部分地。后废。呼延又作呼延州。唐羁縻都督府

  • 吴都

    ①指春秋时吴国后期都城,在今江苏苏州市。《文选》卷5左思《吴都赋》刘渊林注曰:“吴都者,苏州是也。”②指三国吴都建业,在今江苏南京市。晋左思有《吴都赋》。

  • 思林县

    1918年改上林土县置,属广西田南道。治所在驮用 (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镇)。1935年改置平治县。旧县名。1926年废上林土县及下旺、旧城两土司,以其辖地和恩隆县部分区域合置。治驮用(今广西平果县西

  • 傅昜川

    即傅阳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古文为傅浅原。” 汉历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字。古水名。“昜”古“陽(阳)”字。“傅”或作“敷”;作“博

  • 大龙头山

    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:大龙头山“在府东北七里。其南有白鹿峰”。

  • 都邦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纡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北。北宋庆历时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。属桂州所领羁縻纡州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废入忻城县。

  • 兰山道

    1913年由原兰山道袭置,属甘肃省。治皋兰县(今甘肃兰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景泰、兰州、皋兰、永靖、积石山、临夏、夏河、碌曲、玛曲以东,靖远、白银、会宁、定西、陇西、漳县、岷县、迭部以西地区。1927

  • 焦度楼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南。《南齐书·焦度传》: 度镇夏口,沈攸之兵至,“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。……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: 焦度楼 “在州治东南子城上”。

  • 清泥河

    亦作青泥河。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之清河。《陈书·章昭达传》: 南朝陈太建二年 (570),“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,昭达……乘轻舟袭之,焚其舟舰”。又 《宋史·张顺传》: “襄阳受围五年,宋闯知其西

  • 宣汉井场

   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明通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7达州: 宣汉井场 “在州东一百二十里。无乡里,管二百户。地名长腰咸,源出大江龙骨石窟中涌出,滩名羊门,两面山崖峭峻,盐源出于山下,遂煎成盐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