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口县
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 (原宁都)、宜黄、广昌三县析置,驻麻田 (今江西宁都县北麻田)。后迁东山坝小源 (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)。1934年11月废。
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由博生县北部析置,治麻田(今江西宁都县西北),后迁东山坝小源(今江西宁都县东北)。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。
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 (原宁都)、宜黄、广昌三县析置,驻麻田 (今江西宁都县北麻田)。后迁东山坝小源 (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)。1934年11月废。
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由博生县北部析置,治麻田(今江西宁都县西北),后迁东山坝小源(今江西宁都县东北)。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。
又称宣家堡。即今江苏泰兴市北二十八里宣堡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泰兴县北有宣家堡镇。在江苏省泰兴市西北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宣家堡,人口4800。传因北宋名将岳飞部下
亦名金盘山。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大竹县:东北“金盘山亦名仙门山。仙门水自月城山发源……西南流入邻水”。
即今贵州兴义市东北六十里顶效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①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六里陈家村南(唐称洪渎原)。是武则天母杨氏之墓。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后,将其母之墓改称顺陵。陵园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,略呈长方形,四周有围墙,四面各有一门。陵墓位于内城北半部,现
唐昆明县。在今四川盐源县。一说在盐源县东北卫城。至德以后没入吐蕃,称为昆明城。地当唐、南诏、吐蕃三方交界处,为军事重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十一年 (795),“南诏攻吐蕃昆明城,取之”。又十七年
1930年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乌鲁克恰提乡。1938年改设乌恰县。1929年由疏附县属乌鲁克恰提分县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乌鲁克恰提镇。1944年升县并改名乌恰,迁治黑孜苇,
又称涑水。黄河支流。即今山西西南部涑水河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 “入我河曲,伐我涑川。”杜预注: “涑水出河东闻喜县,西南至蒲坂县入河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山西省西南部涑水河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三年(前578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掖县南部析置,治夏邱堡 (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)。1949年迁湾头村 (在今莱州市西南)。1956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(掖yè) 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
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十五里之鼎足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甾川国东安平: “菟头山,女水出,东北至临甾入巨定。” 《水经· 淄水注》:“ (女) 水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。”
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:长水塘在“府南六里。长五十余里。县旧名长水以此”。水源自海宁硖石诸山,东北流入嘉兴,至城南汇为鸳鸯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