洄溪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黑山口乡,合冯水入沱。唐元结有 《说洄溪招退者》 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洄溪 “在江华县三十三里四山之间,乳窦松膏之所渍,泉甘宜稻,饮之者寿”。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黑山口乡,合冯水入沱。唐元结有 《说洄溪招退者》 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洄溪 “在江华县三十三里四山之间,乳窦松膏之所渍,泉甘宜稻,饮之者寿”。
即萌渚岭。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、贺县西北、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富川县: “东北有甿渚岭,即临贺岭。”即“萌渚岭”。
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 筑于胡芦泉,属环州。在今甘肃环县西。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 为防备明珠、灭臧兵,“遂筑细腰、胡芦诸砦”。
俗名小兴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宜兴卫置,后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。永乐元年 (1403) 废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宜兴卫置,治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。永乐元年(14
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。唐开元十三年 (725) 于此置安陵县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高亭县,以高亭山为名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永兴县西部、高亭河南岸。高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江陵县:八岭山“在府西北三十五里。山上有八岭”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北8千米处。因有崇岭八道得名。又因山势蜿蜒如龙称龙山,俗称八宝山。属荆山。南
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治所在广州府(今广东广州市)。八年(1375)改为广东都指挥使司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巴尔珲岭 “逾岭三十余里曰素玉克。人畜之骨纵横于路。昔有布鲁特徙牧经此,一夜风雪,全部皆没,至今种人无敢宿者,瘴气昏蔽,常如阴晦”。
在今广西横县西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66宁浦县有 “鸣石山”。雍正 《广西通志》 卷15横州:“鸣石山在城西五里。《山海经》 云: 长石之山,洪水出焉,山多鸣石。即以此名。”
①在今北京城西南丰台。元代始为京城养花之处,因花盛多亭台而名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90:“考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,元人园亭多在其地。丰盖取蕃庑之义;台则指亭台而言。”《京城古迹考》:“今每逢春时,为都人游
在今湖北京山县北。《元史·张柔传》:柔 “悉下缘山诸堡,攻洪山寨,破之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