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沽檄
大理国泸沽县。即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卷下: “泸沽县曰泸沽檄,汉语水交流处。唐移嶲州于台登即此地。”
大理国泸沽县。即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卷下: “泸沽县曰泸沽檄,汉语水交流处。唐移嶲州于台登即此地。”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目则千户置,属临安路。治所在今云南个旧市东部,松树脚锡矿所在的山上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县境有山名目则,汉语讹为蒙自。” 彝语称该山为母祖白莫,“母”为天,“祖” 为高
明仿汉麟阁云台而置,在今北京中南海西岸瀛台西北。清康熙皇帝于此集三旗侍卫大臣校射,后又于阁前阅试武举。乾隆二十四年 (1759)平定伊犁回部,悬挂功臣百人之像于阁内。四十一年(1776) 平两金川,又
1913年改邓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,沿用至今。”1929
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宾州: 铜泉山 “在州 (治今新宾镇) 东北十七里。下有泉,尝出铜”。
亦作弊、邲。西周邑,春秋为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。《史记·郑世家》: “东徙其民雒东,而虢、郐果献十邑。” 虞翻曰: “十邑谓虢、郐、鄢、蔽、 补、 丹、 依、 㽥、 历、 莘也。”古邑
西汉置,为上郡属国都尉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县因处龟兹降胡著称。”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:永寿元年(155),安定属国都尉“据龟兹,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”。东汉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
清入关前皇宫,在今辽宁沈阳市内。建于后金天命十年(1625),至崇德元年(1636)基本建成。分三部分:东路大政殿,左右列十署(俗称十王亭),为太宗听政与诸王议政之所;中路为大内宫阙,有崇政殿、凤凰楼
即长水海子。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。明 《蓟镇边防》: “插汉脑儿即白海子,在宣府大青山后,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。此处原有长水海子、苦水海子二处,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平沙,遂名插汉脑儿。”
亦名白雾隘。在今湖南溆浦县北六十里。宋置驿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一》:天禧二年(1018),“辰州都巡检使李守元率兵入白雾团”。即此。又称白雾隘。宋置驿,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北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天禧
明洪武十九年(1386)改车里军民府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。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思茅市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及老挝部分地区。清代属普洱府,迁治今景洪市东南九里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