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历县
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地析置,治泰安 (今山东泰安市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6年撤销,并入泰安县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析置,治泰安(今泰安市)。以两县首字为名。1946年底撤销,并入泰安县。
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地析置,治泰安 (今山东泰安市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6年撤销,并入泰安县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析置,治泰安(今泰安市)。以两县首字为名。1946年底撤销,并入泰安县。
在今甘肃宕昌县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和戎县有良恭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9宕州怀道县;良恭山“在县北四十里。出雄黄”。
在今山西柳林县东二里青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永宁州: 青龙泉 “平地涌出,西流入黄河”。
在今甘肃临洮县南洮河西岸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 东晋太兴三年 (320),刘曜 “进陷安定。(南阳王) 保惧,迁于桑城,氐羌悉从之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洮河西岸。十六国前赵光初三年(320年)
即今河南武陟县治木城镇。《明史·河渠志五》:万历三十三年(1605),范守己言:“近者十年前,河沙淤塞沁口,沁水不得入河, 自木栾店东决岸。”即此。1939年武陟县徙治于此。在今河南省武陟县境,濒沁河
一名仙人亭山。在今福建同安县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:仙人亭山“在同安县西北。又名三秀山。上有石榻、禅床及仙人迹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同安县:三秀山“在县北十里。三峰秀出,一名仙人掌(亭
亦作哈剌阿答、哈剌答山、哈剌塔。在今蒙古国西南扎布汗河流域。元时海都与甘麻剌等大战于此。
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万丈潭之右,水自岩窦飞落如玉绳。唐杜甫《大云寺赞公房四首》诗中有“玉绳回断绝”之句。
又名招苏城。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。为金天德二年 (1150) 以后韩州城遗址。村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。属白山乡。人口800。因古城得名。主产玉米。梨桑公路经此。偏脸古城系辽、金时所筑,因
①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东南四十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93盐官县: 金牛山,“ 《舆地志》 云: 昔吴、楚之间,金牛出毗陵,奔来此山而没,因名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海宁县: 金牛山“高三百丈,
在今广西藤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黄埇江 “在县东五里。……北流入于郁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