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州大池
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青海。唐代称波州大池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6: “大池绕山,长二十余里,波州废地在池东南隅。”
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青海。唐代称波州大池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6: “大池绕山,长二十余里,波州废地在池东南隅。”
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浮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太仓州: “浮桥镇在城东北七十里。” 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 (1556) 抗倭时,因七浦塘水势湍急,曾搭建浮桥,镇以桥名。(1)在江苏省太仓市东北部,
曹魏筑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北部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19 《后赵录》: 东晋永和五年 (349),冉闵 “使尚书王简、少府王郁,帅众数千,守 (石) 鉴于御龙观,悬食给之”。
清末改丰利场置,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。1930年改今名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浪花礁。见民国间郑资约 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。
又称边吴淀。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。在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、北二边吴村一带。为滹沱、唐(滱水)、沙、濡河等水所汇积,下游泄入界河。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,以防辽骑南下。后久不修治,渐归淤塞。
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龙坑岭“在县东北七十里……为县境控扼之处”。
在今湖南岳阳市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: 金鹗山 “相传有异鸟飞集于山,其色如金”。在湖南省岳阳市区东南。《巴陵县志》:“古有异鸟飞集,其色如金,故名。”海拔92.7米,为全城最高点。形势险要,
亦曰芦关。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。唐杜甫《塞芦子》诗:“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芦子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7引蔡梦弼云:“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,两崖峙立如门,形若葫芦,故谓之
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抚顺市北会元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沈阳中卫:会安堡“在抚顺所东十余里”。
一作坑口市。即今湖南茶陵县东南五十里江口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茶陵州图: 东南有铿口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