泠君山
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泷水又南合泠水。泠水东出泠君山。山,群峰之孤秀也。晋太元十八年,崩十余丈。于是悬涧瀑挂,倾流注壑,颓波所入,灌于泷水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泠君山在 “县东北三十五里。泠亦作灵。高数十仞,周回数百里。山岭有池,广十里,深五尺。其西有龙山,亦幽胜”。
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泷水又南合泠水。泠水东出泠君山。山,群峰之孤秀也。晋太元十八年,崩十余丈。于是悬涧瀑挂,倾流注壑,颓波所入,灌于泷水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泠君山在 “县东北三十五里。泠亦作灵。高数十仞,周回数百里。山岭有池,广十里,深五尺。其西有龙山,亦幽胜”。
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沙湾镇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1绥山县:小峨眉山“在县南六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2嘉定府:小峨山“在峨眉县南三十里,一名铧刃山,又有李仙洞”。
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三十里中馆驿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九月,“凡中馆驿、闵家集诸市镇”,捻军旗帜云布。
古称大若山。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东的东海海域中,东北邻舟山岛。岛上树林茂密,远处眺望,如浮于水面之亭台楼阁,故得名。土沃民稠,明时设兵戍守于此。原有大榭山、小榭山两岛,因筑塘相连。面积28.2平方千
从中东路的绥阳站 (今黑龙江东宁县西北绥阳镇) 经城子沟至东宁。全长91公里。日伪于1938—1939年修筑。1945年被苏联拆除。
即道士洑。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。唐符载《土洑镇保宁记》:“夏口至西南四百里,其山曰西塞,其镇曰土洑,山镇相距可百余丈。”
①五代南唐置,在今湖北通城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,“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”。胡注:“长山在鄂州南界。唐立寨,以备潭、朗。”②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大碶镇芦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永兴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6萧山县:“以县西一里萧山为名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 属越州。南宋属绍兴府。元属绍兴路。明、清时复属绍兴府。民国初
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台阁山“在大田县西南三十里。一名南台山。山势高耸,顶平如砥。有石池泉水不涸。山下田数百亩, 皆资灌溉”。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“二月甲午,晋师军于庐柳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年):秦送晋公子重耳入晋,济河
①北魏延兴四年 (474) 置,属定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。北周属中阳郡。隋属文城郡。唐属慈州。五代唐改为乡宁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北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