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法门寺

法门寺

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法门镇。相传寺建于东汉末年,唐时香火兴旺。内有护国真身塔。1986年拆除残塔时,发现唐代地宫,出土有唐宪宗令群僧迎来的释迦牟尼指骨四枚和许多金银器皿、玻璃制品及大量精美的丝织品。


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千米的法门镇。原名阿育王寺,隋代改称成实道场,唐初改名法门寺。唐贞观年间建有方形四层木塔一座。大历三年(768年),改称护国真身宝塔。内藏唐宪宗令人迎来的释迦佛指骨。“王公庶士,奔走舍施”。百姓有“废业破产,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”(《旧唐书·韩愈传》)。法门寺便成了当时著名的寺院。有佛殿五间,两侧为钟、鼓楼,正北为大雄宝殿,殿前墙头镶有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浴室灵巽记刻石,并竖有清光绪十年(1884年)重修法门寺碑等。明隆庆三年(1569年),唐代木塔毁。万历七年(1579年)至三十七年修建砖塔一座,高45米左右,12层,雕檐刻栱。1981年塔身半面倒毁。1986年拆除残塔时,发现唐代地宫。出土唐代佛教、金银器皿121件(组),瓷器16件,玻璃器17件,石质器12件,佛指舍利4枚和大量精美的丝织品。1988年建成法门寺博物馆,展出地宫和塔身发现的珍贵文物。同时,法门寺寺院和真身宝塔重建,并对外开放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封门山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封川县: 封门山 “在县 (今封川镇) 东北二十里。峰峦秀蔚,两崖如门”。

  • 第一水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“第一水在府西三里。绕流经县西北一里之下田村,又北入海。于城西涧流为首派,因名。”

  • 大霍山

    亦名罗山,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9罗江县:“《志》云:大霍山在县西南十里,罗公远修真处也。上有罗真宫,宋何彦真有记。”

  • 白居寺

    为藏语音译。汉译为“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”。简称“吉祥轮大乐寺”。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北侧。15世纪初叶创建。原属喇嘛教萨迦派(黄教), 后布敦、格鲁(黄教)等派势力先后进入,遂成为各

  • 桥墟

    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南六十里桥圩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贵县图: 东南有桥墟。民国 《贵县志》 卷1: 桥墟 “今桥头乡南岸,最著名墟市,为四大墟之一”。

  • 瘦驴岭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0施州: 瘦驴岭“黄鲁直诗: 老马饥嘶驴瘦岭,病人生入鬼门关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6施州卫: 瘦驴岭 “在卫城西七里。岭高路险”。

  • 李家峪堡

    又名李家谷关。长城关隘之一。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六十里。明于此设提调。清康熙初设把总,后设外委。

  • 邦泰山

    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北大河东岸凤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景东府:邦泰山“在府治东。高耸延长”。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》:景东“府治东有邦泰山,颇险峻,土官陶姓所世居也”。

  • 阳陂隘

   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阳陂隘“在县(治今老城镇)西高砂保”。

  • 保丰 (豐) 市

    即宝丰镇。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保丰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清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10: “竹山以保丰为要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