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行中书省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泉州宣慰司置,治所在泉州路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 (1281) 迁治福州路 (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。二十年 (1283)复迁治福州路。大德元年 (1297) 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以泉州宣慰司改置,治泉州路(治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迁治福州路(治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,二十年复迁治福州路,大德元年(1297年)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泉州宣慰司置,治所在泉州路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 (1281) 迁治福州路 (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。二十年 (1283)复迁治福州路。大德元年 (1297) 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以泉州宣慰司改置,治泉州路(治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迁治福州路(治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,二十年复迁治福州路,大德元年(1297年)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又名慨口城。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。西汉时筑,昌邑王刘贺封于此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刘昭注: 海昏侯国 “在昌邑城”。又名慨口城。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北。西汉时筑,昌邑王刘贺封此。
东晋义熙中置,为淮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《魏书·高闾传》:高祖时, 闾上表云:“欲修渠通漕,路必由于泗口;泝淮而上,须经角城。淮阴大镇,舟船素畜……角城蕞尔,处在淮北,去淮
①指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二十里之铜锣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径阳关……又东径黄葛峡,山高险,全无人居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黄葛峡,“ 《旧志》: 涂山足有古黄葛树,下有黄葛渡,即黄葛峡也”
在今广西忻城县境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忻城县:“《土夷考》:元置八仙屯千户,授土官莫保。洪武初罢屯官,籍屯田兵为民,莫氏遂徙居忻城界。”
在今广东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。为宋英宗德安公主驸马许钰的府第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(1064)。明代曾重修。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。一进与后进均带插山厅、房, 合为九间。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、房及书
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庐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 掷笔峰“在大林寺北。相传晋慧远制涅盘经成,掷笔于此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2九江府:掷笔峰 “有泻油定心石,上有文殊岩,下有十八贤台。慧远与同社诸贤
即今福建福州市东琅岐岛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五年 (1648) 春正月,“鲁王自闽安镇移次壶江、琅琦屿”,即此。
在今江苏涟水县城内文庙前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 引 《县志》: “宋赵㮣未遇时, 曾游学涟水。及贵,人名其堂曰豹隐。”
在今浙江安吉县 (递铺镇) 北三十六里梅溪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“ 《隋图经》 云: 吴兴故鄣东三十里有梅溪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安吉州: 梅溪山“立石高百余丈,四面斗绝,不可登陟。下
①即钟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。《初学记》 卷8引 《丹阳记》 注: “蒋子文为秣陵尉,自言己将死,当为神。后为贼所杀,……孙权发使封子文而为都中侯,立庙钟山,因改为蒋山。” 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