沶水
亦作祁水。又名零水。即今湖北宜城县西之安家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零水即沶水也,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。其水东径新城郡之沶乡县,谓之沶水。……又东历宜城西山,谓之沶溪。东流合于夷水,谓之沶口。”
亦作祁水。又名零水。即今湖北宜城县西之安家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零水即沶水也,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。其水东径新城郡之沶乡县,谓之沶水。……又东历宜城西山,谓之沶溪。东流合于夷水,谓之沶口。”
旧名北垂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句容县:“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,始皇登此叹曰:巡守之乐,莫过于山海;自今以往, 良为常也。因名。”
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)徙辟展厅于此,改名吐鲁番厅,属镇西府。治所即今新疆吐鲁番市。咸丰五年(1855)升为直隶厅,属甘肃省。光绪十年(1884)改属新疆省。1913年改为吐鲁番县。清乾隆四十四年(
①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七年 (前535),谢息纳季孙之言,以孟氏成邑与晋,而 “迁于桃”。即此。②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四十里南陶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七年 (前55
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。西汉改为栗侯国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夏邑县。属砀郡。西汉为栗侯国,属沛郡。东汉废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秦二世二年(前208年),“章邯军至栗”,即此。
①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山南道置,为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梁州(后改兴元府,在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、甘肃嶓冢山以南,四川江津、永川等市县以北,陕西佛坪、西乡、镇巴和四川城口、开县、大竹、
即今吉林榆树市西北八号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伯都讷厅:西北“一百里八号荒镇”。(按:伯都讷厅治在今榆树市)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丰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东。八年 (625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东,属南丰州。武德八年废。
①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石河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石子河“在宁远州西南一百三十三里。源出边外, 自高台堡门西入边,绕旧前屯卫城西入海”。②一名石泉河。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洛水又东北
北宋康定二年 (1041) 分陕西路置环庆路经略安抚使,治所在庆州 (后升庆阳府,今甘肃庆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长武、武功、旬邑、礼泉等县间地和甘肃环江、马莲河流域以东地区。元丰中及宣和后均曾置转运使
或作一泉坞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《晋书·魏该传》:“时杜预子尹为弘农太守,屯宜阳界一泉坞。”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洛水又东径一全坞南,城在川北原上,高二十丈,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,惟筑西面即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