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北

河北

①泛指今黄河以北地区。《史记· 乐毅列传》: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,“起兵击齐。以天之道,先王之灵,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。济上之军受命击齐,大败齐人”。

②战国时指齐国之黄河以北,今河北东光、盐山及山东宁津、乐陵一带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 齐“河北不师,所以备燕也”。


古地区名。(1)泛指今黄河下游以北,阴山、燕山山脉以南,太行山以东地区。约相当今华北平原,东临渤海。古冀州地。春秋属燕、晋等国。战国属燕、齐。秦于此置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等郡。汉属幽、冀等州。唐贞观初置河北道。北宋分置河北东、西二路。元属中书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建北平行省,九年改称北平布政司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建都北京,永乐十八年废布政司,改为直隶京师,称直隶,又称北直隶。清代始称直隶省。(2)战国时又指当时齐国境内黄河以北,即今河北省东光、盐山及山东省宁津、乐陵等县一带为河北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有齐“河北不师,所以备燕也”之句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流杯池

    ①三国魏洛阳池沼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《元河南志》 引郭缘生 《述征记》 曰:“广阳门北,明帝流杯池犹有处所。”②在今四川宜宾市北二里天柱山下。清嘉庆 《宜宾县志》 卷6: 流杯池在 “治北

  • 乐源县

    唐贞观十六年(642)置,属珍州。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北。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复置,为珍州治。北宋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置,治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北。属溱州。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(

  • 东山关帝庙

    亦名武庙。在今福建东山县城岣嵝山东麓。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。正德、嘉靖、万历及清康熙、同治、光绪年间均曾重修。庙依山而筑,规模壮观,远望似苍龙舞海。庙门宫殿式,用六根石柱斗栱构成,数百年来历

  • 伍仁桥镇

    即今河北安国市南三十里伍仁桥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祁州图:南有伍仁桥。在河北省安国市南部。面积38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伍仁桥,人口 3720。原名伍仁店,明万历年间郑贵妃为省亲方

  • 湖苔泉

    在今浙江临海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临海县: 湖苔泉 “在县南二十五里。出古塘门山,有三十六穴,引流而南,溉田甚众”。

  • 南阳水

    亦名长沙水。源出今山东青州市西南玲珑山,东北流至城西,又东流入巨洋水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长沙水 “出逢山北阜,世谓之阳水也。东北流径广县故城西……又东北流,石井水注之……又东径东阳城东南,……又北屈

  • 卢石山

    亦作芦石山。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境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朐山县:“卢石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……石色黑,因以为名。”相传韩信为楚王,镇于三卢。《清一统志》引宋张耒云:“三卢者,卢石山、伊卢山、句卢山也。”

  • 闽侯县

    1913年3月由闽县、侯官两县合并置,取两县首字为名。为福建省会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其后为闽海道治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4年改名林森县。1933年11 月,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城

  •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

    在今河北涉县西北赤岸村。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,司令部从山西辽县(今左权县)南桐峪村迁驻涉县西北常乐村,同年迁驻其东南之赤岸村。此后这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首长刘伯承、邓小平等

  • 黄沙城

    即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 建兴十年 (232),“亮休士劝农于黄沙,作流马木牛毕,教兵讲武”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沔阳县有黄沙城。(1)在今安徽省泾县东南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