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东

河东

①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,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。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西界,故有河东之称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 “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。河东凶亦然。” 即此。

②唐方镇名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改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使为河东节度使,治所在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长期领有太原府及石、岚、汾、沁、仪、忻、武等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,中阳、灵石、沁源、榆社、左权以北地区。兴元元年(784) 号为保宁军节度使。贞元三年 (787) 复为河东节度使。五代周广顺元年 (951) 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此称北汉。


(1)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,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。因黄河经此作南北流向,本区域处于黄河以东,故名。《日知录》:“河东,山西一地也,唐之京师在关中,而其东则河,故谓之河东。”唐河东道,宋、金河东路皆在这一地区。(2)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开元十八年(730年)置河东节度使,治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为玄宗时十节度之一。领天兵、大同、横野、岢岚四军,云中守捉及太原府和辽、石、岚、汾、代、忻、朔、蔚、云、仪十州。兴元元年(784年)号保宁军节度使。贞元三年(787年)复为河东节度使。会昌后罢领朔、忻、代三州,增领麟、宪二州。五代周广顺元年(951年)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此称北汉。(3)山西省的别称。以在黄河以东得名。(4)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原西海固一带地区。曾设河东回族自治区。(5)集镇名。(1)在福建省松溪县东南部。河东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00。 位松溪东岸,因名。境内地势平坦,灌溉便利,为县商品粮基地。盛产茶叶。有制茶、粮食加工、农具等厂。有公路接小浦公路。(2)在安徽省芜湖县中部、青弋江东岸。政和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0。因处河东得名。产稻、油菜籽、棉花等。盛产鱼、虾等水产品。有农机、榨油、砖瓦等厂和渔场。殷政公路终点。为青弋江水运较为重要码头之一。(6)村名。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部。属罗村镇。人口 3710。 建于元代。因处锦川河,初名河东崖,后分为仙和庄、人和庄、河东庄。清三村合一,统称河东。有水泥、造纸等厂和渔具公司等。村东山沟有明、清砚石洞,所采砚石为“淄砚”主要原料。有公路通湖南公路。1938年1月31日,日军在该村屠杀群众275人,并将村舍烧为灰烬,制造了“河东惨案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车尔楚

    一作库尔楚。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西库尔楚村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5:车尔楚“在库陇勒西一百七十里。东北距哈喇沙尔城三百五十里,逾海都郭勒而至”。清置军台于此。

  • 姑射山

    ①即藐姑射山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。《山海经·东次二经》: “姑射之山,无草木,多水。”②在今山西河津市。元皇庆初,河津县徙治姑射山麓,即此。古山名。郝懿行《山海经笺疏》:“《庄子·逍遥游》篇云‘藐姑射

  • 柏崖山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。东魏侯景筑城于山上。唐咸亨四年 (673) 置柏崖县及柏崖仓于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。南北朝时侯景筑城于山上。唐咸亨四年(673年)于此建柏崖仓。

  • 尼牙拉木宗城

    即聂拉木。今西藏聂拉木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尼牙拉木宗城“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八十里”。

  • 长平郡

    ①北魏永安中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玄氏县(今山西高平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高平市地。北齐废。②隋大业初改泽州复置,治所在丹川县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、高平二市及沁水、陵川、阳城

  • 王坪场

    又名王家坪。即今四川永川市西南王坪乡。清光绪《永川县志》卷3:王家坪在“县西南六十里,原系场市,逮今增置,遂成巨镇。铺民百五六十家,亦渝、泸要道”。

  • 昔郎甸

    大理国阿都部。在今四川布拖县 (特里木)。一说在今美姑县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卷下: 里州 “蛮名昔郎甸”。

  • 清营山

    即清廉山。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清水出清廉山西岭,世亦谓之清营山。”

  • 浪穹州

    唐代在浪穹诏地置,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源县大部地。天宝后废。唐初置,治今云南省洱源县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,属姚州。后废。

  • 黄土街

    又名黄冈铺。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黄土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“太平市” 条下: 黄土市 “今为戍守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