沱口
一作沲口。又称驼口镇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旧唐书· 宪宗纪》: 元和十二年 (817)十月,“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作沱口。
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裴度讨淮西吴元济,“筑城于沱口”。即此。
一作沲口。又称驼口镇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旧唐书· 宪宗纪》: 元和十二年 (817)十月,“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作沱口。
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裴度讨淮西吴元济,“筑城于沱口”。即此。
南宋置,属邕州太平砦。治所在今广西隆安县西都结乡。元升为都结州。南宋时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西都结。元时升都结州。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羁縻祐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。后废。
清雍正七年 (1729) 分车里宣慰司所辖江内六版纳地置,属云南省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宁洱县 (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 为府治。哈尼语 “普” 为寨,“洱” 为水湾,意即水湾寨。乾隆
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公园内。清康熙十六年 (1677) 于此建香山行宫。乾隆十年 (1745) 重修,增建多处台榭亭阁,改名静宜园,园内有二十八景。1860年英法入侵,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,静宜园
又作八柏桥镇。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。明嘉靖《六合县志》卷1:“八百桥市在治东北三十里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六合县:“八百桥在东北三十里,跨滁河支流为市。”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、八百
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。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。亦作幕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 (233),鲜卑步度根、轲比能寇边,“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,虏乃走漠北”。清代通称外蒙古 (今蒙古国
即今辽宁黑山县大虎山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镇安县:京奉铁路在县境有四站,打虎山为一站。
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。唐李白、南宋周必大皆曾游此。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西南。唐李白、南宋周必大皆曾游此。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南阳郡平氏:“桐柏大复山,淮水出。”注引《荆州记》曰:“桐柏淮源涌发,其中潜流三十里,东出大复山南,山南有淮源庙。”
明景泰初置,属珙县。在今四川珙县南七十里上罗镇(上罗场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珙县:上罗计堡“正德十一年,抚臣马昊讨都掌叛蛮,屯驻于此”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