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砦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沙砦“在县西五十里。《志》云,宋时以县西北唐石上、中、下三里地远民悍,置砦于木坪里以控制之。宣和初,迁于此。元废”。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沙砦“在县西五十里。《志》云,宋时以县西北唐石上、中、下三里地远民悍,置砦于木坪里以控制之。宣和初,迁于此。元废”。
一作敷州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北华州置,治所在杏城 (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五里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移治洛交县 (今陕西富县),改为鄜城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鄜州,仍治洛交县。辖境
在今山东阳信县东一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4阳信县: “瑗城,汉县。故城在今县东北五里 (按,宋大中祥符八年以前,阳信县治在今县南七里),一名运城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武定府》 谓即 “云城” 之讹。
即溱水。在今湖南临武县南。《水经》: “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,绕城西北屈东流。” 郦注: “ 《山海经》 曰,肆水出临武西南,而东南注于海……肆水盖溱水之别名也。”
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永康州:驮排山“在州(治今中东镇)西。山溪诸水汇而为江, 南至罗阳县境, 下流入于丽江”。
又名热河。即今河北承德市北武烈河。有三源: 一出于围场满族自治县东南鹦鹉河; 一出隆化县东北七老图山茅沟河; 一出承德县北玉带河。三支流于承德县西北汇合南流,经承德市南入滦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武列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、兴海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末旗: “牧地在黄河北岸,有锡尼诺尔。东至乌兰布拉克,南至黄河舒尔古勒渡口,西至西拉珠尔格西山木鲁,
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以陵县改名,治所即今山东陵县。为纪念牺牲于此的吴匡五县长而命名。1949年复名陵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陵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。以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吴匡五
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郊区。宋时都人游集之所。正月十六日灯会后,游人尤盛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6:“收灯毕,都人争先出城探春,……州东宋门外,快活林。”
即红江县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。即“红江县(2)”。
宋置,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。元属思州安抚司。明初改永从长官司。宋置,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永从,属融州。明正统六年(1441年)改永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