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水
一名少水,即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。源出沁源县北绵山二郎神沟,南流经安泽、沁水、阳城诸县,入河南济源市境,东流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谷远县:“羊头山世靡谷,沁水所出,东南至荥阳入河。”颜师古注:“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。此云至荥阳,疑传写错误。”
一名少水,即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。源出沁源县北绵山二郎神沟,南流经安泽、沁水、阳城诸县,入河南济源市境,东流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谷远县:“羊头山世靡谷,沁水所出,东南至荥阳入河。”颜师古注:“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。此云至荥阳,疑传写错误。”
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八十五里盐溪场东水磨桥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北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太建十一年(579),帝“幸大壮观阅武”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太建十一年(579年),帝“幸大壮观阅武”,即此。
在今广东南雄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叶陂“在府北。明初守臣叶景龙开以灌田, 因名”。在今广东省南雄市北。明初叶景龙开以灌田,故名。
即今天津市东北大毕庄镇。清乾隆《天津县志》卷4:东路有大毕庄村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西南十四里大桥镇古城。六年(623)属白州。大历八年(773)改属顺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陆川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
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府襄阳县: 樊城 “今有樊城关巡检司,在府治西北三里。嘉靖中,移巡司于县东北百二十里之柳树头”。
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琯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 馆头镇在 “县西南五十里馆头江口。元置巡司,明朝洪武二十年徙于岐头,嘉靖中复设于此”。
古国名。在今泰国曼谷西北素攀。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东的马都拉岛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有专条记述。
在今福建福州市城内西北隅,旧越王山西麓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齐王开运三年(946)九月,福州排陈使马捷引南唐兵攻福州,“自马牧山拔寨而入”, 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城内西北隅,旧越王山西麓。《
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,治莱阳县城内 (今山东莱阳市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旧县名。(1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。以位县东得名。治莱阳县城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