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沁州

沁州
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沁源县(今山西沁源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13:“因州东沁水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沁州,天宝元年(742)改为阳城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沁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区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废。

②金天会六年(1128)改威胜军置,治所在铜鞮县(今山西沁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、沁县、武乡等县地。元属晋宁路。明、清以州直隶山西。1912年改为沁县。

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沁源县(今属山西)。大业初省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又改义宁郡置沁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置为阳城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沁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省入威胜军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复升威胜军为沁州,治铜鞮县(今山西沁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、沁县及武乡等县地。1912年降为沁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丽水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(621)分括苍县置,属括州。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二十八里平原乡资福村。武德八年(625)废。②唐大历十四年(779)改括苍县置,为处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。唐末迁治今丽

  • 红桥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北沙河北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致和元年(1328),“燕铁木耳与王禅前军战于榆河,败之,追奔红桥北”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燕铁木儿击王禅,“追至红桥北,因据红桥,两军阻水而阵

  • 宁洋县

    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由龙岩县东西洋巡司及永安、大田两县部分地置,属漳州府。治所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北双洋镇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东西洋,“今宁洋县治。……以巡司为县治, 以东西洋皆安静为名”。清雍

  • 合会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 置,属东会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岚县西北十五里合会村。六年(623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宜芳县置,治今山西省岚县西合会村。属岚州。九年废入宜芳县。

  • 宁葭

    一作蔓葭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二十年(前306),“王略中山地,至宁葭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蔓葭。战国中山国邑。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武灵王二十年

  • 乐善州

    北宋雍熙二年(985)置,为羁縻州,属融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。元废。北宋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。属融州所领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罗城县西北一带。元废。

  • 石汗那

    亦作斫汗那、赤鄂衍那、支汗那。唐西域国名。都艳城(今阿富汗东北境斯科扎尔一带;一说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脑)。唐龙朔元年(661)置悦般州都督府于此。西域古国名。又作斫汗那、赤鄂衍那、支汗那。在今

  • 江津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江阳县置,属渝州。治所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6江津县:“以斯地在江之津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巴郡。唐武德初属渝州,天宝初属南平郡,乾元初属渝州。北宋乾德五年

  • 毕歆噶珊

    又作毕新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比金河注入乌苏里江口北岸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毕新河注入乌苏里江口有“毕新噶珊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“毕新”。清

  • ?下寨

    即瞰下寨。 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城内村。明崇祯中置,有城。清以碣石镇左营守备分守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