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沁县

沁县

1912年改沁州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沁县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南部、太岳山东麓。属长治市。面积 1297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2万。辖6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定昌镇。春秋晋铜鞮邑,为晋大夫羊舌氏食邑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年)晋分羊舌氏之田以为铜鞮、平阳、杨氏三县。“乐霄为铜鞮大夫”,即此。秦为铜鞮县,治今沁县南,属上党郡。北魏属乡郡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属沁州;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属沁州,故治在今县南古城村,后移今县西南故县镇,属韩州;贞观十七年(643年)改属潞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建威胜军,并移县治焉,即今县城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升威胜军为沁州,属河东南路。元复为沁州,属冀宁路。明洪武初废铜鞮县入沁州,属山西省。清因之。1912年设沁县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0年析置沁县、沁东县。1946年废沁东县并为沁县。1949年属长治专区。1958年襄垣、沁源、沁县三县并称沁县。1960年恢复原建制,属晋东南地区。1985年属长治市。西漳河、白玉河、迎春河、景春河、徐阳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石膏、铝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机械、化工、炼焦、纺织、造纸、食品等。太焦铁路和208国道、沁洪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南涅水石刻造像、御书楼、普照寺、大云禅院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城县

    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二十四里告成镇。西晋属河南郡。后废。北魏正光中复置,属河南尹。孝昌二年(526)为阳城郡治。隋属河南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嵩州治。贞观三年(629)改属洛州

  • 曲阳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南。东汉改为西曲阳县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北。东汉改为西曲阳县。

  • 哈尔巴岭

    在今吉林安图县和龙井市西北、敦化市东南界上,为长白山东支。是布尔哈通河与牡丹江的分水岭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: 敦化县 “东南到哈尔巴岭珲春界一百里”。在吉林省东部,跨安图、敦化、汪清等市县,

  • 兀者后卫

    明永乐二年(1404)置, 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。后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白洑驿

    在今湖北潜江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潜江县:白洑驿“在县北。明初置驿于此。万历九年革”。

  • 阿弩越城

    在今巴基斯坦控制区克什米尔北部之古皮斯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天宝年间,高仙芝等破吐蕃军于连云堡,“三日至坦驹岭,直下峭峻四十余里。仙芝料之曰:‘阿弩越胡若速来迎,即是好心。’ ……越胡果来迎。明日,

  • 北燕

    ①即燕。西周封国。都蓟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后世为与南方的燕相区别,故称北燕。②又名黄龙国。十六国之一。东晋义熙五年(409)冯跋灭后燕,都龙城(今辽宁朝阳市),史称北燕。高云死,跋即天王位于昌黎县(今

  • 金河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金河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。1934年与平河设治局合置金平县。

  • 乐业乡

    即今广西乐业县(同乐镇)。旧属凌云县。1935年于此设乐业县。

  • 山阳国

    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分梁国置,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。治所在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)。武帝建元五年(前136)国除,改为山阳郡。宣帝竟宁元年(前33)复为山阳国。西晋泰始初改为高平国。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