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沁县

沁县

1912年改沁州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沁县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南部、太岳山东麓。属长治市。面积 1297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2万。辖6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定昌镇。春秋晋铜鞮邑,为晋大夫羊舌氏食邑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年)晋分羊舌氏之田以为铜鞮、平阳、杨氏三县。“乐霄为铜鞮大夫”,即此。秦为铜鞮县,治今沁县南,属上党郡。北魏属乡郡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属沁州;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属沁州,故治在今县南古城村,后移今县西南故县镇,属韩州;贞观十七年(643年)改属潞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建威胜军,并移县治焉,即今县城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升威胜军为沁州,属河东南路。元复为沁州,属冀宁路。明洪武初废铜鞮县入沁州,属山西省。清因之。1912年设沁县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0年析置沁县、沁东县。1946年废沁东县并为沁县。1949年属长治专区。1958年襄垣、沁源、沁县三县并称沁县。1960年恢复原建制,属晋东南地区。1985年属长治市。西漳河、白玉河、迎春河、景春河、徐阳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石膏、铝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机械、化工、炼焦、纺织、造纸、食品等。太焦铁路和208国道、沁洪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南涅水石刻造像、御书楼、普照寺、大云禅院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昌

    东汉建安五年 (200) 分由拳、海盐县置海昌屯田都尉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南二十里 (已沦于杭州湾海中)。三国吴黄武四年(225) 改置盐官县。

  • 石窌

    春秋时齐邑,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成公二年(前589),齐侯以辟司徒之妻有礼,“予之石窌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。《左传》成公二年(前589年):齐侯以辟司

  • 静宜园

    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公园内。清康熙十六年 (1677) 于此建香山行宫。乾隆十年 (1745) 重修,增建多处台榭亭阁,改名静宜园,园内有二十八景。1860年英法入侵,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,静宜园

  • 辋谷

   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二》 引 《雍大记》: “商岭水流至蓝桥,伏流至辋谷,如车辋环辏,落叠嶂,入深潭。有千圣洞、细水洞、茶园、栗岭。唐右丞王维庄在焉,所谓辋川也。”

  • 阿阴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扶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。后废。

  • 唐毛山

   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保安县: “唐毛山在县西北,近榆林之宁塞营。近代官军败贼于此。”

  • 那色波

    一名小史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卡尔希。唐为安西都护府属地。

  • 白沙村

    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东白沙埠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黄塘港“白沙港在县东南五十里,其左为青湾港”。清设白沙炮台于此。

  • 齐通郡

    南朝梁普通中改齐通左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齐通县(在今四川眉山县)。太清二年(548)属青州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属眉州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、丹棱两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置,治齐通县(

  • 莺 ()

    脰湖 一作罂脰湖。 在今浙江宁波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广德湖 “在鄞县西十二里。旧名莺脰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