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川县
西魏大统十八年(552)改安平县置,为乐川郡治。治所在若多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)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迁治库利川北甚寒原。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属丹州,开元二十二年(734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七十余里汾川村)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并入宜川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年间以安平县改名,治若在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属丹阳郡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),属丹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为汾川镇。
西魏大统十八年(552)改安平县置,为乐川郡治。治所在若多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)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迁治库利川北甚寒原。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属丹州,开元二十二年(734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七十余里汾川村)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并入宜川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年间以安平县改名,治若在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属丹阳郡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),属丹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为汾川镇。
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木瓜水“在榆次县南,源出辽州木瓜岭,西流二十里经八缚岭,合八缚水,又西北流入县,注洞涡水”。
一名固城集。即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。旧属息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置汛,有兵戍守。
一名董湖。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孝感县: 董家湖在 “县东五里。又东为天门陂,皆以董永名也”。
元置,属吐蕃等处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西。后废。
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顺昌县。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富文。清康熙三十八年 (1699)废。
亦作音达穆河、音达穆毕尔罕。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,音达木河口东岸。因濒音达木河得名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音达木河口卡伦在“ (三姓) 城东北,松花江南岸二百十三里”。
一作珂诺城、阿纳城。北宋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广河县。熙宁七年 (1074) 改为定羌城。即今甘肃省广河县城关镇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改定羌城。
唐天宝初 (742) 改长城县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南二十八里七街。《寰宇记》 卷79泸南县: “以在泸水之南为名。” 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姚县南。以地在
亦名达威。在今四川色达县。民国《道孚县图志》:“色达一名色他,分上中下三色达。……(宣统三年)边务大臣赵尔丰遴员勘查,改为色威县,适逢鼎革,未果。”
即春秋郫邵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东郡垣县“有邵亭”。即“郫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