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汉阳县

汉阳县

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。东汉属犍为属国。三国蜀汉属朱提郡。南朝梁废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后废。

③北魏置,为魏明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汉阴县西北汉阳乡。北周废。

④西魏改兰仓县置,属长道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礼县。隋废。

⑤隋大业二年(606)改汉津县置,属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。《寰宇记》卷131:“以在汉水之南, 居嶂山之阳为名。”三年(607)属沔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徙治凤栖山(今武汉市汉阳区),宝历二年(826)属鄂州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 为汉阳军治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为汉阳府治。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9年徙治蔡甸镇(今武汉市蔡甸区)。1992年9月改为武汉市蔡甸区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一带。属犍为郡。三国蜀属朱提郡。南朝齐改属南朱提郡。南朝梁废。(2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汉阴县西南。为魏明郡治。北周废。(3)西魏废帝改兰仓县置,治今甘肃省礼县。为汉阳郡治,北周属长道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长道县,移治今西和县北长道镇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以汉津县改名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。属沔阳郡。“以在汉水之南,居嶂山之阳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移治今武汉市汉阳区。唐初为沔州治,太和中后属鄂州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为汉阳军治。元、明、清为汉阳府治。1912年裁府留县。1927年和1949年曾先后将城区与武昌、汉口合设武汉市。1949年迁治蔡甸镇。1992年撤销汉阳县,并入武汉市,改设蔡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帝陵

    ①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“黄帝崩,葬桥山。” 《封禅书》 载: 汉武帝 “北巡朔方,勒兵十余万。还,祭黄帝冢桥山……上曰: ‘吾闻黄帝不死,今有冢,何也?’ 或对曰: ‘黄帝已

  • 麦城

    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四十四里两河乡东北麦城村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关羽还当阳,西保麦城。”《水经·沮水注》:沮水“又南径麦城西”。即此。相传楚昭王所筑,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沮、漳两水间。《三国志

  • 桑园沟口

   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桑园口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平山县: 桑园沟口 “在县西北百二十里,北至龙泉关二百二十八里。弘治元年置戍。其南为牛圈沟、神堂岭、石槽沟等口,俱宏治嘉靖间戍守处”。

  • 普慈县

    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改多业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武德初属普州。天宝初属安岳郡,乾元初复属普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三年(

  • 科尔沁右翼中旗

    俗称土谢图王旗。后金崇德元年(1636) 置,属内蒙古哲里木盟。札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(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)。1914 年划归奉天省。1929 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

  • 新泰州

    蒙古太宗二年 (1230) 升新城县置,属大都路。治所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新城镇。七年(1235) 废。

  • 口外

    即口北。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,包括今内蒙古及蒙古国地。在长城隘口以外,故名。即“口北”。

  • 武平城

    即汉武城县故城。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东石桥水 “南出马岭山,北流径武平城东。按 《地理志》: 左冯翊有武城县,王莽之桓城也”。

  • 孝里市

    汉长安九市之一。《长安志》曰:孝里市“在雍门之东”。此市当在汉长安城西北隅雍门之内。

  • 巴子台

    在今四川忠县东。唐白居易《九日登巴台》诗云:“今岁重阳日,萧条巴子台。”《登城东古台》诗云:“迢迢东郊上,有土青崔嵬。不知何代物?疑是巴子台。”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9忠州:“《志》云:巴王庙在城